劉永好組建民生保險

蘋果日報 2002/01/09 00:00


【本報訊】中國首富兼全國工商聯副主席劉永好表示,他繼與其他民企合資組成民生銀行之後,已再組成民生保險,預計半年之內可以在內地從事人壽保險業務,成為首家繞過中國不容許金融機構「混業經營」限制的內地銀行,下一步會研究是否同時投資證券業。

中國保監正式批准成立
劉永好昨日在港出席「首屆中國民營企業發展論壇」時對記者說,包括新希望集團(他個人100%持股,希望集團為四兄弟每人持股25%)在內的一批民企,將出資超過5億元人民幣,組建民生保險公司,獲中國保監會正式批准成立,預計上半年可以開始壽險生意。
「民生保險與民生銀行沒有從屬關係,但股東相近,日後業務上也會緊密合作,不過我不能透露詳情。」他承認此舉可以成功繞過中國《商業銀行法》不容許「混業經營」(銀行不能兼營保險、證券)的規定。「我們永遠比人快半步。」他說,新希望集團有專組研究是否投資證券業。
他發言時又說:「近年很多民企成功來港上市,我感到很鼓舞,但最近幾天民企的股價略有下跌,有人便覺得民企不行了。其實把民企看得太好是不現實的,看得太差也不對。」
《福布斯》去年10月公布內地富豪榜,劉永好兄弟以83億元人民幣身家居首位。名列第2位的歐亞農業(932)主席楊斌,及20位的格林柯爾(8056)主席顧雛軍,先後被指財務有困難及誠信有問題,引致兩家上市公司股價大跌。
劉永好續稱,民企的透明度較低,是歷史原因造成。「第一代民企多是白手興家的,以家族經營為主,中國人一向不露富,所謂人怕出名豬怕壯,所以透明度是薄弱環節。」但他又表示,隨着民企不斷壯大,要面向國際市場挑戰,自然有一批遭淘汰,有一批會繼續壯大,他們家族的希望集團,便是摒棄家族管治,由專業人士負責經營、財務及核帳,故受到國際投資者認同,包括與世界銀行屬下的國際金融公司合資3億元人民幣在四川發展生化項目。

希望集團不排除港上市
劉永好認為,在港上市的民企經過國際機構保薦及會計師核數,質素應該比較好,雖然在港上市的市盈率較低,但民企可以取得「國際通行證」,會有較佳的發展。不過,他說是否到香港上市,要看企業自身的條件,希望集團的附屬公司已在內地發行A股,不排除在港上市,但今年內沒有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