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今日

港澳珠大橋需看效益

蘋果日報 2002/07/04 00:00


【本報訊】對於如何加強香港物流中心的地位,近期不斷有商家、學者表態支持興建港澳珠大橋,直通珠江三角洲西岸,加強香港作為物流中心的地位。不過,和黃(013)董事總經理霍建寧持審慎看法,認為應從成本效益看問題,珠三角西岸貨物以躉船運貨一定最平,除貨量大外,操作人手及燃料消耗也較少,相反建橋要成本,整體營運成本沒有下跌,也不能解決問題。

兩地聯檢可省成本
霍建寧強調,自己並不是反對建橋,並直言「若唔使錢、又或者若果你係李嘉誠就乜都得喇」,但若要投資(建橋)便必須考慮成本效益問題。霍建寧又認為,現時貨運成本高昂,主因是中港兩地仍存有一個人工化的屏障,貨車出入均需經過兩地海關檢驗,若能簡化有關程序就能節省時間及成本,例如廠家在廠房封箱前先作清關檢驗,並利用先進的通訊器材,於運送途中一直監測貨櫃的位置,直到香港貨櫃碼頭時才作檢驗,便可節省過境的程序。以此計算,整體貨運成本便可節省約五成。
另外,霍建寧又透露,該集團今年上半年貨櫃碼頭業務EBIT可達到增長20%的目標;另歐盟建議和黃開放碼頭予其他經營者一事,他說有關商討仍在進行。至於是否不參與上海大小洋山港項目,他則未有正面評論,只表示「買嘢最緊要計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