壁球室變搏擊場
青衣專教院弄「拳」為樂
陳教練也教學員搏擊,但一定要他們戴上合適的頭套及保護的配件才可夠安全。
專教院內有不少女學生打拳,她們認為可以調適平時上課的單調生活外,亦可強身健體。
青衣專教院的學生平時就是在這個壁球場練拳,其中四名學生學了一年就可以在本地賽拿得獎牌,教練陳國雄(前排中)居功至偉。
周曉汶(多媒體傳播系三年級):「玩拳擊之前,我的體能好差,做事懶懶閒;接觸拳擊後,做人變得積極了,從打比賽及訓練中,學到一種以前沒有的意志力。而且我的學科需要我時常對着部電腦,打拳令我的生活多了點色彩。」
任亦婷(軟件工程系二年級):「我不怕玩拳後會變得粗魯,反而身體機能好咗,少了病痛,已經好耐無睇醫生了。拳擊吸引的地方,是證明到女仔都可學得好。我去年七月開始玩,今年四月在比賽中拿到金牌,那種開心很難形容。」
莊浩然(軟件工程系二年級):「以前睇好多拳擊漫畫如第一神拳、鐵拳浪子等,一直好想玩下泰拳,但都唔知哪裏有得學;難得學校開了班,就去參加。學過後,比想像中好玩,對打時好刺激,亦從這個運動學識如何面對困難,遇到阻力會想辦法解決。」
馬兆和(工商管理系三年級):「我玩開跑步及跳高,泰拳好唔同,從泰拳學到『堅持』這兩個字,好似在比賽的三分鐘時限裏,你會覺得那三分鐘好難過,但當過了,就會好開心;這一點令我在學業也識得抱堅持的態度。」
香港的大專拳擊班,可以說是從嶺南書院(當時仍未是大學)開始,當時是八八、八九年,現任拳擊總會主席徐家傑同校方爭取開班,結果成功;嶺南的拳擊班更列為學分的課程。至於青衣專教院,是從去年四月開始至今。曾在九八至九九年間,三奪香港拳擊冠軍的陳國雄說:「香港好少在大專內開拳擊班,浸會及理工有搞過暑期班,但暑期過後就沒有了。難得青衣專教院的學生會支持開班,還讓出一個壁球場長時間作為拳擊訓練場。」
訪問那天遇「期考」,只有五女三男到場練拳;但在強勁的音樂下,各人都抖擻精神地「武」動起來,包括練拳前的一系列熱身如在場內跑步、踢腿、練打空拳等,每一組三分鐘,個個未正式練拳前都已汗流浹背。
發起開拳擊興趣班的青衣專教院同學,是多媒體傳播系的周曉汶。她說:「開始時不是好多人響應,有些人認為好暴力、好抗拒,後來可能打出口碑,陸續有十多二十人加入。我們剛開始時連基本設施包括護墊都沒有,後來校方給我們這個壁球場,只是吊不到沙包,但算不錯的了。」
陳教練表示,小朋友細到七歲都可以開始玩拳,所以他開的暑期班歡迎任何年齡的人參加。他認為打拳是帶氧運動,可以提升一個人的心肺功能,又可以自衞,一舉兩得。他說:「我想學員在打拳過程中練到鬥心及不輕易放棄的精神。我不是要他們學完拳就出去撩事鬥非,但至少可以保護到自己,尤其是女仔。」
陳教練在青衣專教院每星期教一課,每次兩小時,有熱身、練基本功及對打等。喜出望外的是一班青衣專教院的拳擊學生,練了一年後,其中四名同學已經可以在較早前的體育節拳擊比賽中奪得兩金兩銀的佳績。這都是玩拳以外的bonus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