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今日

多國「紙上談兵」承諾捐款未兌現

蘋果日報 2005/12/24 00:00


一場世紀海嘯蹂躪南亞多國,觸動全球的善心,各國政府和民間籌得近一百二十億美元(約九百三十億港元)。一年過去了,各「大慈善家」有多少捐款已經到位,令災民受惠?據聯合國數字,大部份認捐的善款仍是「紙上談兵」。有學者反指,部份救援資金用於長遠用途,要每個國家第一年履行認捐款項是「不合理」的。
英美澳「講一套做一套」
在眾多慷慨解囊的國家中,日本是其中一個少有的「高效率」捐助者,東京政府認捐五億美元(三十九億港元),已經全部到位,其中一半捐到國際救援組織,但餘下四分三款項都是直接捐給受災國家,目前仍存於銀行,等待東京審批各項重建計劃。日本人力資源專家裕光牟田說,日本政府應派出專家到受災國,協助當地政府制訂救災計劃,加速重建進度。
美國認捐的善款是全球最多,政府和民間分別籌得八億多美元(六十二億港元)和約十四億美元(約一百一十億港元)。其中美國政府承諾的三億五千萬美元(逾二十七億港元)人道救援捐款,目前只有三分一到位。
英國政府亦未能守諾言,承諾的四億七千多萬美元(逾三十六億港元),只兌現了一億三千多萬美元(逾十億港元)。澳洲認捐了七億五千萬美元(逾五十八億港元),但過去一年只撥出了三千六百萬美元(二億八千萬港元)。
各國似乎「講一套做一套」,誠信和誠意受到質疑,但有美國學者表示,不宜以一年數據衡量各國的認捐情況,因為重建工作很漫長。「澳洲的數據有很大差距,但這是有其理由的。由於認捐額很大,而大多是用於長遠用途。」「發展承諾指數」負責人魯德曼說。他認為要求所有捐款一年內全數到位是「不合理」。
聯合國表示,由於本年天災頻頻,如美國風災、非洲旱災、巴基斯坦大地震地,各國的捐助亦受到影響。
法新社/路透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