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病|三類常用藥可互補不足 以最少副作用達到最大效果

蘋果日報 2021/06/23 20:02

情緒病副作用抗組織胺藥promethazinechlorpheniramineamphetamine選擇性血清回收抑制劑selective serotonin reuptake inhibitor血清素苯二氮平benzodiazepine抗抑鬱藥情緒穩定劑苯海索Benzhexol蘇孝堅藥劑師香港藥劑師工會

最近常聽到情緒病病友感嘆要食太多藥。其實這是一件好事,為何要埋怨呢?我就趁這個機會和大家聊聊情緒病藥物的歷史吧。
故事要從1950年開始講,話說第一隻情緒病藥其實不是情緒病藥,而係大家都好熟悉的抗組織胺藥,它的出現也讓醫學界發現到受體的存在。有些醫生發現它令人眼瞓的副作用,於是思考能否用來治療因焦慮而失眠的病人呢?時至今日,醫生依然用抗組織胺藥作為短效安眠藥來使用,例如 Promethazine、 Chlorpheniramine等。
empty
部份情緒病藥物屬短效安眠藥,服用後會感覺睏倦。
接着一個意料不及的幫手出現了,它就是Amphetamine(安非他命),醫生發現病人用藥後,行為與思覺失調病人很相似,於是推斷病人體內可能有相關藥物可以作用的受體。
五、六十年代,由抗組織胺藥演變出來的情緒病藥三環抗抑鬱藥終於面世,一直沿用至今。不過它的副作用很強,而且無選擇性,即是藥物影響到的所有受體都會起反應,導致無法排尿、便秘、口乾、眼乾,再加上眼瞓。
醫學界發起新挑戰,想發明一隻既能抗抑鬱又不會有太多副作用的藥。
1988年,史上第一隻正式的抗抑鬱藥Fluoxetine終於面世,正式學名是選擇性血清回收抑制劑(Selective Serotonin Reuptake Inhibitor)。大家可以留心到這裏有三個重點,第一是科學家終於可以造出有選擇性的藥物,第二是我們發現了血清素,第三當然是發現有血清素受體的存在。
之後其他藥在過去20年,紛紛如雨後春筍般由不同藥廠製造出來。
那為何情緒病需要服用如此多種藥呢?
情緒病病人常服食三類型藥物:
一、抑壓焦慮的鎮靜劑,例如常見的苯二氮平(Benzodiazepine)。
二、本科藥物,抑鬱的用抗抑鬱藥、躁鬱的用情緒穩定劑、思覺失調的用抗精神性藥物。
三、幫助休息的安眠藥
每一類型藥物又可能有兩三隻不同的藥物,大家一齊發揮作用,即是所謂團隊精神,當同類型藥物的種類越多,每一隻藥的劑量亦可以相應減少,從而減少副作用。這樣就可以成功打造出一個藥物方案,用劑量最小的藥(留意不是數量)、最少的副作用,去達到最大的效果。
再加上好多人有痛症,需要神經痛藥;也有部份病友,需要食一隻俗稱叫做解藥、可以壓抑藥物副作用的Benzhexol(苯海索),因為篇幅所限這次我就不詳講啦。
如果每一種類型又有兩三隻,這樣加起來,六七八九十隻藥是正常的。
所以我奉獻大家一句,別再抱怨你食藥食得多。大家係好好彩,可以使用歷經30年時間才製造出來、對抗情緒病非常之有效的藥物,歡呼都來不及啦,為何會埋怨呢?
撰文:蘇孝堅藥劑師(香港藥劑師工會)
-----------------------------
蘋果App大升級 更簡潔更就手!了解更多立即下載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