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計入滙豐(005)除息因素,昨日恒指亦算是向下突破近期悶局,但下跌動力並不強,牛皮多時後有走勢,卻沒有太多跟進沽壓。雖然恒指似乎會繼續偏軟,但下跌空間並不太大,可能只是悶戰範圍下移,估計10750左右支持會不俗。期指並非太好的入市工具,現時應是避重就輕以股票為主,長和系、中移動(941)以至滙豐走勢各異,而且不易捉摸,所以期指是不及股票吸引。指數算是有些突破,但個別股份變化卻不大,投資策略自是不變應萬變,惟有找一些股票以外的題外話。
香港本地市場的營商環境十分困難,樓市泡沫爆破的影響十分深遠,並非全是外圍不濟的關係,但本地的競爭文化,其實亦是十分奇怪,相當側重於價格競爭,大家一齊不計成本,務求先淘汰一批對手,希望日後慢慢享有合理回報,電訊業明顯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這種策略最終是否正確,仍有待未來的發展來確認,短線則是多數參與者都輸,淘汰賽要打多久是天曉得,而他日是否可以打得響如意算盤,其實有頗大疑問。
價格競爭降低質素
作為消費者,表面上是得益者,但由於商人致力在價格競爭,在成本控制上便會十分着緊,所以產品以至服務質素,往往有將貨就價之嫌,如果做一些市場調查,應該是有不少人寧願多付一點金錢,去換取好一點的服務。最好的例子,是一些服務熱線形同虛設,永遠線路繁忙。打少一點廣告,或者收貴少許,去請多幾個人接電話,是否對企業形象會更好?
本地企業的競爭思維太過側重金錢,實際上是降低了整體質素,這個文化有反思必要。現時的情況生意是極之難做,顧客又不滿意服務,難怪市場焦點是瞄準出口概念股份,在這種一味鬥平的市場內運作,要業績復甦真的很困難,收購合併亦未必有大幫助。
電郵:[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