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今日

環球商情:
擁躉遍全球曼聯品牌價值非凡

蘋果日報 2002/07/04 00:00


毫無疑問,「曼聯」乃當今世上足球隊中最具價值的名牌,除了盈利一直穩定外,亦具備發展潛質,所開拓的零售及電視新業務,均有望為盈利作出額外貢獻。此一家坐落於英國東北部、擁有過百年歷史的球會,全球擁躉估計多達5千萬,其中更有3千萬球迷來自地球另一端的亞洲。
曼聯在1991年正式上市,市值為4.66億美元,但分析家認為,以其年入2.2億美元作為計算基礎,曼聯的真正值價應該不少於8億美元。據傳聞,傳媒大亨梅鐸在1998年曾出價9億美元向曼聯提出收購,最終雖未能成事,但梅鐸所提的收購價只是以年入1.3億美元作為估價標準。
曼聯已在全球建立了200個球迷會,當中151個在英國本土、25個在愛爾蘭,其餘24個分布全球各地。與可口可樂或花旗集團等大企業的市值比較,曼聯自然是微不足道,但曼聯卻擁有同樣豐厚的賺錢潛質。

賺錢潛質豐厚
截至去年7月為止的一年,曼聯的收入約為1.9億美元,較97年高出47%,純利則有2200萬,邊際利潤達12%。過去半年,銷售額較去年同期增加了14%,盈利更提升了接近1倍。盈利激增,主要來自球員的買賣收入。雖然曼聯的財政狀況理想,但股價卻較2000年3月的頂峯下跌了足足73%,原因可歸咎於成本急漲、與電視台就轉播賽事的條件談判破裂,以及領導層之間的紛爭。
過往,歐洲球會多是純體育會組織,利潤並非追求的目標,直到意大利大亨亞索里尼家族控制了祖雲達斯後,才出現了新天地。球會的生意不但愈做愈大,更紛紛上市籌集資金,除了用來支付球員高昂的薪酬外,亦可作為修葺球場和為球會進行電腦化之用。至今全歐洲共有38間球會已取得上市身份,但過去1年股價平均卻滑落了34%,其中意大利科倫天拿及英國昆士柏流浪均已向法庭申請破產保護令;最新的個案是英國諾定咸森林因與互動電視就轉播賽事的條件談不攏,上月中亦已入稟法院申請破產。
相比之下,曼聯可謂得天獨厚。47歲的球會行政總裁堅仁(PeterKenyon)透露,球會收入主要來自三方面:門票收益(奧脫福球場可容納67500名觀眾)、電視轉播費及贊助費(主要贊助商為Vodafone及Nike)。若曼聯擁有5千萬擁躉的數字沒有誇大,現時每名擁躉向球會進貢的費用每年平均低於5美元,若在5年內數字可以翻一番,曼聯的收益增長已無可限量。
業務漸多元化
具有豐富市場推廣經驗的堅仁坦言,若能把球會品牌國際化,可期會有更佳增長。目前曼聯已在新加坡和吉隆坡建立了專門店,曼谷的專門店亦在籌備中。堅仁正打算把「紅魔鬼」三個字在亞洲弄至家傳戶曉,更把中國列為要打入的市場目標。他表示:「亞洲缺乏具知名度的頂級球會,令曼聯成為偶像球會的如意算盤更加事半功倍。」曼聯亦已在1998年設置了自己的電視台MUTV,讓球迷透過有線或衞星電視認購觀賞賽事。
此外,曼聯亦已與賭波公司Ladbrokes簽署合約,容許賭徒透過曼聯的網頁下注。Ladbrokes相信,曼聯擁有眾多嗜賭的亞洲球迷,雙方合作將可令投注額迅速增大,達致雙贏效果。此外,曼聯與蘇格蘭根行、蘇黎世金融服務公司等合作拓展信用卡、貸款及保險等金融產品市場。
曼聯做生意的爪愈伸愈長,但最終仍先要維持球隊的輝煌賽績。球會得以壯大,完全是過去數年不斷摘冠奪魁,才成功建立了偶像球會身份,但剛過去的球季,超級聯賽錦標和足總盃冠軍雙雙被阿仙奴奪去,對曼聯的業務不多不少會構成打擊。堅仁對此卻另有見解,他表示:「球迷已對球會建立忠誠,不論順流逆流,他們都會對球會忠心不二。當然,若長期沒有賽績交代,則球迷在失望之餘,自然會另覓捧場對象。」
不過,曼聯隊中星光熠熠,包括剛剛續約、年薪達1150萬美元的萬人迷碧咸、愛爾蘭隊長堅尼、阿根廷國家隊的華朗、法國隊的門神巴夫斯及南非隊的科東尼……等,以此陣容,自然不乏捧場客。單單去年,曼聯的球員薪金支出便高達6300萬美元,佔去球會總收益的33%。不過,只要能吸納更多高消費力的擁躉,球員薪金支出再高亦不足為慮,球會的盈利一日千里,更不是奢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