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怡專欄:勿設立場 - 李怡

蘋果日報 2004/02/04 00:00


星期一開始,「論壇」版改版,負責編輯事宜的廖建明兄寫了一篇《再踏自由路開拓民主》,文中說:「香港未來要走的路,應該是回歸自由市場大道,並踏上民主之旅,邁向普選,真真正正當家作主。」
香港大多數人,包括筆者在內,都不會否定這句話。筆者想提出商榷的,是廖兄的下面那一段話:「『自由市場』和『民主』,也會是《蘋果日報》論壇版今天起改版的大方向。我們一方面會以自由市場的立場來評論事情,又會同時討論步向全面民主的障礙。其實,我們立場一向如是,今天改版只是更加高舉『自由市場』和『民主』這兩面旗幟。」
這段文字兩次提到「立場」,它不能不引起筆者的回憶。筆者過去曾在左派陣營做過一點宣傳工作,當時中共強調的辦報刊的基本原則有三:立場、觀點、方法。第一是立場,必須站穩立場,不管現實的真相如何,都不能違背基本立場。其次,才是在站穩立場的前提下提出一些觀點,以及看看可以用甚麼手法去宣傳自己的觀點。站穩立場,實際上就是把媒體當成一種宣傳工具,「理解的要執行,不理解的也要執行」。筆者就是在這種一定要堅守立場的要求下,無法執行「不理解」的「立場」,才脫離左派陣營的。
言論自由的可貴,在於不預設立場,在於容納任何不同的意見,即使這意見與自己的基本信念不相容,但只要它講得有道理,就要讓它有發表的空間。
筆者也相信「自由市場」和「民主」的普世價值。但這兩樣東西之可貴在於它們給言論自由以最廣闊的空間,包括可以容許反對「自由市場」和反對「民主」的意見存在。
容許不同意見存在,不是要搞平衡,不是刊了一篇支持民主的文章,就要刊登一篇反民主的文章,而是任何文章都要看它是否從實際出發,是否就事論事,是否講道理。我們相信「真理愈辯愈明」,而且世界上也沒有絕對真理,牛頓定律不是絕對真理,愛因斯坦的相對論也不是絕對真理。任何對社會問題的信念,都不能將之視同宗教。將「社會主義」視為宗教的社會,終於埋葬了社會主義。對其他信念也如此,一旦視為神聖不可侵犯的宗教,也就會埋葬這樣的信念。
更何況,對「自由市場」的一定程度的國際規範,已成為全球化經濟中的一個熱門話題,而「法治」更重於「民主」,以及「民主」必須在法治之下才不會流於「民粹」也已成為西方思想界的主流意見。因此,「自由市場」和「民主」不是旗幟,而是仍應深入討論的話題。
希望論壇版仍然維護言論自由,不要排斥任何不同意見。這才能真正貫徹「自由市場」和「民主」的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