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市內望:歷史不斷重演

蘋果日報 2002/01/21 00:00


熟讀歷史的可貴之處,是吸取前人經驗,避免重蹈覆轍。可惜的是,歷史仍然會不斷重演。最佳的例子便是香港的地產泡沫,製造了無數的負資產,弄成香港經濟今天如此一個局面。
美國經濟在80年代末期陷於低潮,日本和德國成為了全球經濟的火車頭。由於經濟蓬勃,加上鐵飯碗制度,不少日本人均不理會樓價是否合理,不惜供三代去買樓,最終樓市隨着經濟滑坡而崩潰,日本銀行體系亦因按揭壞帳龐大而影響了資產質素,至今仍搖搖欲墜。
台灣九十年代初的樓價又是高不可攀,擁有台北一個普通單位,已具備投資移民美國的條件。如今情況如何?
對於香港市民來說,更是有切膚之痛。雖然九十年代樓價火速飆升,有其客觀因素,但當時有如海鮮價般日日不同的樓價,絕非工資遞增速度所能追及。今日的負資產,有不少是未有量力而為的結果,故不應把一切責任歸咎於董建華的「八萬五」政策。
董建華的錯,是錯在政策僵化,不曉變通,更大的錯是一句「久已沒提八萬五,政策早已不存在」,盡顯其沒承擔的個性,但經濟循環有起有落,樓價自然不會只升不跌,只不過今次的教訓,對大部分負資產者而言,代價實在是太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