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慈正邨父親殺害子女後自殺事件,社會福利署高級臨牀心理學家李陳坤儀指出,家庭壓力可以來自多方面,如經濟、感情、健康、兒女管教等;倘壓力大到傷害家人,有可能其家庭很多方面都出現壓力,而個人又未能處理這些壓力;只要有勇氣打出第一個電話,尋求協助,可能整件事情都會改變。
「真係好無辜」
明愛向晴軒督導主任郭志英指出,有些家長以孩子作為籌碼,又或是自己看不到前路便以為孩子也沒有前途,未想到孩子也擁有寶貴的生命,而採取殘忍行為,應該受到指摘。
她說,慈正邨事件生還的女孩,被自己最親密、最信任的人傷害,即使能夠康復,日後容易缺乏安全感,較難相信人,具有無助感,影響自我形象,相信要很長時間才可克服陰影,「真係好無辜!」希望其周圍的人不要多言,徒增女孩及其母親的壓力。社署則表示,若有需要,會為該名女孩提供輔導。
而多年來為問題家庭提供輔導的社工郭志英,對於慈正邨的慘劇,她感受深刻,總結一千多宗經她處理的尋死個案,她認為:「死,或者衝動嘅行為,只係嗰一刻嘅事!只要肯行返出嚟,接受專業輔導,真係!真係世上無難事!」
明愛去年進行一項調查顯示,二千多宗情緒有問題個案中,一千多人曾想過死,當中九百多人更想過如何尋死,一百多人曾付諸實行;在求助後,最後所有人都打消了死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