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序漸進9招克服怕黑
入夜以後,總聽到電視機「擦擦」聲響,更害怕突然有隻鬼從床尾掹住自己隻腳……說的不是鬼故事,而是小孩子親口訴說怕黑的情景!事實上,在小孩成長的過程中,受到不同媒介的渲染,又或家人及朋友仔的經歷影響,都會在小腦袋中誘發聯想,產生恐懼,尤其是面對漫長黑夜。要紓解孩子怕黑心理,不妨由孩子的房間做起。
記者:吳佩璇
攝影:楊錦文
ImageKid:思俊
鳴謝:註冊心理學家趙球大博士
(香港城市大學社會科學學部高級講師)
專家教路9部曲
怕黑,心理因素往往多於實際因素。要克服這些心理障礙,註冊心理學家趙球大博士認為,父母要循序漸進,由屋企房間、廁所,然後擴大到大廈走廊以至郊外,從傾談或遊戲中逐步協助孩子勇敢面對黑夜。
1﹒正面鼓勵
最容易及不可缺少的方法是讓子女傾訴,誘導他們說出害怕的是甚麼,或者是純粹怕黑,也可能是怕鬼或老鼠。然後告知他們家裏沒這些東西。父母要注意的是說話技巧,「乜你咁冇用」固然說不得,「你真係好嘢唔怕黑」其實也隱含怕黑者就唔好嘢的意味。應該說「你真係好嘢,可以自己留喺房10分鐘!」等正面說話,若有進步可給小禮物作獎勵。
2﹒免疫思想
當孩子成功做到夜晚敢一個人去廁所時,父母就可出這招。意即建基於實際成效後,要立刻鼓勵孩子「其實你做得到!」下次再遇到孩子怕黑扭計的場面,可叫他想像一下自己其實可以不怕,情況就如運動員告訴自己一定得!
3﹒厚窗簾免反光
趙博士指,幼童從十多個月大開始會對玻璃反光有反應,卻不明白一般反光和折射原理因此不少孩子都對漆黑的窗外特別恐懼。最簡單的解決方法是用厚身窗簾,把外界的光和折射完全遮蓋,減輕孩子因反射影像而產生不安。
4﹒逐步逼近
害怕一樣東西的治療法,就是去接近這東西。猶如怕貓狗一樣,可嘗試慢慢接近。若小朋友真的怕窗外鬼影,家長可站在窗旁,親身示範告知沒有可怕的地方,給予孩子最實際的支持,然後可叫他逐步走近窗邊。
5﹒壁燈調校光暗
要訓練孩子不怕黑,最實際是調校家中的燈光。如孩子不敢獨個兒睡覺或一定要開燈瞓覺,家長可買能調光暗的燈,又或將開燈泡的數量減少,逐步讓孩子適應。另外,怕黑的小孩半夜多不敢獨自上廁,父母不妨購買壁燈,安在睡房與洗手間之間,讓孩子沿路有光,毋須忍尿忍天光!
6﹒屋企玩尋寶
睡房是幼童面對黑夜最熟悉的環境。父母若發覺孩子已沒從前般怕黑,便可嘗試到具體特定的環境,混合各種方法,訓練孩子不怕所有漆黑的環境,如走廊、郊外。還未步出屋企前,可先訓練孩子不怕大廳黑暗,而遊戲是最佳方法。父母可哄孩子玩尋寶遊戲,乘機說尋寶要熄燈才增加難度,慢慢從遊戲中讓他不怕黑。
7﹒觀星「燒」夜
再從屋企走出街外,家長不妨多跟孩子參與一些晚間活動,如觀星、晚上燒烤、捉螢火蟲、賞月等等,讓他從活動中學會欣賞晚間的美!
8﹒角色扮演
不妨在親友中,找一些跟子女有雷同情況的小孩,互相鼓勵學習。「表哥仔以前都唔敢夜晚自己去廁所,𠵱家都敢,不如你都試吓!」惟要注意過程中不要有比較成份。或者,父母可試跟他們玩RolePlay,叫孩子扮表哥仔,或讓孩子飾演害怕情景中勇敢的角色。
9﹒放鬆自己
害怕都是因為緊張,學懂自我放鬆就無往而不利。小朋友可將膊頭縮起貼到耳仔的位置,維持20下,然後放鬆下來。重複做這個動作,有紓緩情緒作用,適用於任何場合。
不敢一個人睡
8歲的俊仔有一姊一妹,姊妹兩人一間房,他就自己一間房。但他幾乎每晚都迫埋同家姐細妹瞓:「我驚突然有隻鬼掹住我隻腳。」家姐細妹也投訴說:「佢晚晚話驚走過嚟搵我哋,搞到我哋都驚埋。」三個小朋友迫埋一張床,大熱天時,還是驚得攬實被鋪,焗到成身汗都唔放!做媽咪的惟有跟他們說:「行得正企得正有乜好驚?」還篤爆說三子女中以俊仔最怕黑怕鬼。趙博士認為孩子有時可能只是喜歡撒嬌:「驚嘅程度只要唔影響日常及社交生活,其實都OK。」所以家長們也不必過份擔心,找些小方法建立他們的信心及勇氣,問題都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