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小景:香港新一年的早晨 - 董橋

蘋果日報 2002/01/02 00:00


除夕過了子夜,迎歲人潮慢慢散去,年節的燈火闌珊,人影車影憧憧,香港二○○二年第一個午夜飄散着朦朧的希望和黯淡的企盼。遠來的故人在灣仔一家酒店的套房裏跟好多朋友敍舊守歲,我上樓打個招呼。上海來的客人千杯不醉;台北來的商人已經瞇着七分酒意:「還能指望甚麼?」他說,「誰也想不到我們會到上海、南京找飯吃!操他媽的反共抗俄!操他媽的匪諜自首、既往不咎!我們全跟共匪睡一個炕上了,蔣光頭躺在慈湖墓裏還不氣得復活!」
穿梭兩岸做點字畫買賣的瘦經理慇懃陪着一位學電影的水蜜桃坐在一角細聲私語。商人斟滿兩杯酒硬要跟她對飲。上海來客走過去解圍:「《紅樓夢》裏妙玉說的,一杯為品,兩杯就是解渴的蠢物!她喝過了,不渴了,我代她喝了吧!」商人不依,手上兩杯酒都往自己嘴裏倒,一屁股沉進沙發裏醉成一堆泥。瘦經理拉着我們幾個人一起告辭。遠遠的海上亮着幾艘搖搖蕩蕩的小船:「香港人何年何月才等得到香港的早晨!」移民新加坡的退休老報人說。

是八十年代的美國,總統列根競選連任,宣揚的景觀是恬靜閒適的亞美利加,宣傳的口號是「美國的早晨」(“It'smorninginAmerica”)。AnthonyLewis在《紐約時報》上闡釋這個燦爛的理念,說老總統自我感覺良好,美國人心裏也應該洋溢着這樣的感覺:“Thesensethathefeelsgoodandthatweshould”。總統永遠悠悠閒閒過着清風徐來的白宮歲月,睡午覺,讀閒書,握手擁抱加輕吻,腦海裏金色的田園漫漫伸展,亮遍每一寸芬芳的國土。過不了三年,這個理念終於引發出輿論對共和黨施政前景的擔憂。一九八七年,《華盛頓郵報》提醒美國政壇上的老保守派趁早夢醒,瞧清楚眼前的景觀已經不再是「美國的早晨」了。一九九二年,那句漂亮的口號成了空泛樂觀主義的同義詞:香檳洩了氣泡,美國的早晨已然不再!(“Thechampagnehasgoneflat.Itisnolonger‘morninginAmerica’”)。

早晨來了又走了,總好過早晨沒有來過。「香港的首長哪怕只學列根睡三年午覺也好!」老報人說。我順道送他回他親戚家,半路上,他想起中環一家老茶樓裏鄧芬畫《採蓮圖》錄的一首王昌齡七絕: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亂入池中看不見,聞歌始覺有人來!「各個衙門裏的人別再說空話粉飾太平了!」他說,「先認輸,從頭練起,有朝一日唱出一台好戲,運氣自然好起來!」


電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