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接上次的討論,加上李偉倫和宋方在本地明星賽的語重心長,當知道香港籃球職業化的最先決條件,乃是有人投資和贊助。若依賴政府推動,相信到羅意庭告別籃壇也未見此景象。
宋方說多謝南華、福建和永倫的班主,但只有他們出錢出力是不夠的,還要多幾個熱愛籃球的老細投資。就好像南華足球班主羅傑承般,搞生足球圈一樣。不妨學學晨曦班主,找一班志同道合的人(例如前快譯通班主譚偉棠兄弟)贊助足球隊,那就可以分散經費、又或找贊助商投資,將商標印在球衣上,一舉兩得。
有次去adidas見到有永倫球衣賣,這也是一個商機。羅傑承說過若本地甲組足球聯賽每場有1、2萬人入場,是一門生意;我想甲一籃球若每場有3、4千人入場(西九場館),再加上一些配套,也是一門生意,絕對可以養活一班有志籃運的年輕人的。甲一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