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經濟學人》房屋價格指數顯示,去年全球樓宇及房屋價格上升6.1%,在利率持續下降至歷史低位的情況下,今年上半年樓宇價格的升幅,雖暫時未有統計,相信應十分可觀,光看美國破紀錄的新屋銷售數字和歐洲包括英國高漲的置業意欲,便可知一二矣!
然而低息雖然能吸引置業或投資(收租回報率比存款高)意欲,但未必便能推高樓市,看看德國、日本和香港,多年來利率持續下調,但樓價卻跟隨滑落,便知世事無絕對,何解?通脹下降或通縮揮之不去甚至惡化者也。
實質利率並不低
對經濟學理論稍有認識的便知,低名義利率未必代表低實際利率,以日本和香港為例,通縮肆虐,日本名義利率是零,通縮平均每年約為3%,過去7年日圓的購買力上升超過10%;香港情況相若,以為按揭利率降至P減2.5%很「着數」,試將2.5%(P是5%)加過去5年港元累積增加之購買力,便知當時撲入市買樓是否正確,呼天搶地屬無謂,只能怪自己toosimple,sometimesnaive者。
這個所謂「金錢幻象」(moneyillusion)正好誘消費者進入負債陷阱中,若不幸被減人工甚至失業,正常開支又不能減少,負債必定增加,債務個洞愈深,心裏恐慌愈大,無人「使錢」便形成所謂「債務通縮」(debtdeflation)現象,香港乃典型。
更令人擔憂的問題是,近日美國聯邦債券孳息急升,是否意味美國利率已見底?苟如是則部份置業或負債重之士將面臨百上加斤之苦。如果聯儲局年底或明年開始加息,香港銀行在目前慘淡經營的環境下減就慢,加必定快手快腳,到時又有一批跳樓貨或銀主盤要求售矣!
王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