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中國組|翻山越嶺看中國 信手撿來樹上蘋果嚐滋味

蘋果日報 2021/06/23 19:39

《蘋果》中國組中國組蘋果日報

我是個有名的拖稿大王,只因為總想把文章寫得盡善盡美,卻總是令編輯同事頭痕,不到死線絕不提前交稿。本周一,當中國組的同事向我約稿,我仍習慣性的問了deadline是何時,既然是生前辦葬禮,總要準備的妥妥當當、體體面面才好。現實卻是比預想更倉促,看着老同事一個個用輕鬆的筆觸回憶自己的蘋果生涯,我卻仍在費盡思量的告別。
我是個逃兵,當國安找上家門,選擇合作必然要埋沒良心,不合作便要處處遭人掣肘,只好匆匆的結束了自己的記者生涯,羞愧的和老細說對不起給中國組找了麻煩,老細反而代表總編輯給我致歉,說讓我受驚了。沒有和同事們好好告別,不告別也有不告別的好處,就好像自己並沒有離開一樣。這種感情並非恐懼、並非怨懟、並非不甘,只是遺憾,還有很多想做的訪問沒有完成、很多故事沒有寫好,今天也許很多記者朋友有這樣的感受。
中國組對香港人有甚麼意義呢?一方面是中國繁複的官話文章體系和「克里姆林宮學」,需要有「繙譯者」將之解碼成為普通人簡單易懂的政策分析,同時對隱藏的真相挑戰、質疑和不斷地追問。另一方面,在官方話語和宣傳佔絕對壟斷地位的時候,更需要有人去書寫那些無人關注的生命和他們的傷痛。
如果說中國是座大山,有的記者大可以坐着直升機一覽壯麗山河,你可以報道這座大山的海拔、植被、溝壑和氣象萬千,這些官媒都在做、小媒體都在炒,沒有問題;然而香港記者的工作是會從山腳下一步一個坎,翻山越嶺,看山中的一草一木、一流水一落花,信手撿來樹上的一顆蘋果嚐嚐滋味,間中還要躲避山中猛獸追趕。你可以說他們目光短淺、視野狹窄,但是往往這些報道才來的有人性有關懷,這些才是更實在的世界,不是嗎?
而且,香港人不看中國新聞總是會吃虧的,看過了一個個「被嫖娼」的故事,上去採訪就必須要謹言慎行,幾天的奔波訪問下來,就是筋骨再僵也斷然不敢去做按摩,就是怕「瓜田李下」當地沒事也給你造出事情來。於是你才發現2019年就真的有港人在深圳遭此待遇,更有2021年發生在香港的處長級嫖娼事件。這麼想的話,也許中國組是對於《蘋果》的結局最有心理準備的。
鋼筆總是寫到墨乾再吸滿墨水、筆記本總是能寫滿了再換新的,那些龍飛鳳舞的潦草筆記拿在手中,就好像活着一樣流淌開來,不會止息。
泰格
-----------------------------
蘋果App大升級 更簡潔更就手!了解更多立即下載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