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有煩惱,但如何面對煩惱,卻是人人不同。
煩惱的成因很多,大多數情況是:發生了一件事,這件事可能會有壞的後果,壞得令人很擔心。不過,許多人面對此情況,會出現一種虛假的「樂觀情緒」,認為事情不算太壞,不要想便沒問題。許多人的思緒會就此停下來,其實這只是一種逃避:不想,便不壞。
對付此種煩惱,我反而認為要「以毒攻毒」││「從極壞處去想煩惱」。首先設想,這件事的結果到底有多壞?最壞又是如何呢?如果這個最壞結果發生之後,我們有何對策?有甚麼辦法可以解決?有誰可以幫忙?只要將事情想到最壞,就會發覺許多事情並不是想像中可怕。舉一個例:很多人因為恐懼失業而煩惱,怕失業後,生活出現問題。試設想:如果失業之後,要多久才可找到工作?市場如想像般惡劣嗎?如果真的找不到工作,會如何生活?最差的生活情況又會如何?會餓死嗎?
想到最差情況之後,便開始逐一想對策:(一)看看身邊的同業,失業以後有沒有找到工作,要多久才找回工作;(二)看看報章招聘廣告,了解一下自己行業的職位需求,知道市場如何;(三)計算自己的積蓄和開支,如果沒有收入,可以如何生活?(四)如果失業,哪些享受可以放棄?(五)如果一無所有,便去看看政府有何援助,了解這些援助如何申請,如何靠這些援助過活。(六)香港餓死的新聞很罕有。最壞也是如此,餓不死,還有機會。
緊記,這一切只是假設,不一定會發生;即使發生,不一定最壞,而且巳有「解藥」。 《思考.心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