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之言:預防腸病毒須勤洗手

蘋果日報 2004/05/31 08:00


近日有幼稚園發生學童集體感染腸病毒,令家長擔心不已,惟恐自己孩子受感染。
初夏正是腸病毒感染的季節,而手足口病是腸病毒感染的典型病徵。患者首先會發燒,一兩天後手足的皮膚會出現紅點,然後演化成小水疱,口腔內的黏膜亦會出現紅點,繼而演化成潰瘍。患者進食時會有不同程度的痛楚,小朋友可能因而拒絕進食。

紅眼症傳播速高
另一腸病毒感染病徵是紅眼症。引起紅眼症的腸病毒傳播性高,生命力強,有時候甚至可以在泳池水中殘存,因此可同時令很多學童感染。有些國家曾經因紅眼症出現而關閉公眾游泳池。
更嚴重的腸病毒感染可分為心臟及大腦感染兩種。心臟感染包括心膜炎和心肌炎,嚴重的心肌炎會引致心律不齊和心臟衰竭;大腦感染包括腦膜炎和腦炎,而腦炎之中最嚴重的是腦幹炎,會迅速致人於死地。

免接觸手口分泌物
腸病毒可透過接觸糞便、手足和喉嚨的分泌物而傳播。腸病毒並沒有預防疫苗,因此最有效的預防方法是注重個人衞生,避免接觸糞便、手足和喉嚨的分泌物,一旦接觸後應盡快洗手。上廁所後和進食前謹記洗手,照顧兒童的人也要保持個人清潔,特別是照顧兒童上廁所後也要洗手。如發現兒童感染手足口病,紅眼症,或出現有關病徵,例如發燒,便不要上學,及到公眾地方如公眾游泳池,以免把病毒傳播開去,待痊愈後方可如常活動。
勞永樂醫生
香港電台第一台「健康男女」節目主持
醫學界立法會議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