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管局召開會議檢討漏洞
防派錯藥 醫局考慮程序外判

蘋果日報 2009/04/19 06:00


昨日陸續有病人到戴麟趾夫人普通科門診診所查詢及更換藥物。九龍西醫院聯網家庭醫學及基層醫療部發言人表示,受影響的63名病人年齡介乎50至85歲,59人已換藥,當中10包混有1至16粒降血壓藥,部份病人已服食,但未有不適報告,餘下4名病人則於明日換藥。
醫管局兩周內發生兩宗藥物事故,病人互助組織聯盟主席張德喜批評小部份員工無心工作,局方應嚴懲犯錯員工,以提高警惕。食物及衞生局副局長梁卓偉表示會改善醫院配藥制度。醫管局主席胡定旭就事件道歉,又承認今次屬人為錯誤,會展開紀律程序。
局方昨與七大醫院聯網藥劑部主管、總配藥員及高級配藥員開會檢討近日的藥物事故。與會的香港醫院藥劑師學會教育總監崔俊明指,局方指近期兩宗事故均與再包裝藥物有關,正考慮改善包裝程序,以減少出錯風險,但未有檢討罰則。
崔透露,經討論後認為可將再包裝程序外判,或採用錫紙排裝藥物,甚至由局方自購機器中央包裝。他指,三大建議可減低人為出錯風險,更能有效追查源頭,但成本相對增加,現階段會就建議搜集資料及供應商,研究可行性。
崔俊明歡迎有關建議,他指,包裝藥物佔配藥員工作時間的六分一,近期藥物事故大大增加配藥員壓力,或會增加犯錯風險,「配藥員好驚錯,但越驚就越易錯,唔使再包裝可以做多啲病人服務。」
【本報訊】配錯藥及藥廠違規事件頻生,香港執業藥劑師協會為提升市民對藥物安全意識,將開辦教育講座,提醒市民買藥時留意法定標籤及註冊編號等,並教導如何自保,避免墮入服藥的「六大陷阱」。
香港執業藥劑師協會會長鄭綺雯表示,市民一向「信晒」藥物安全制度及醫護人員指示,服藥前絕少檢查藥物有否出問題,但現時市民對制度已失信心,在藥物安全體制未完善之前,有需要學懂自我把關。
協會下月起,將舉辦四場藥物安全公眾教育講座,邀請製藥公司、消委會及病人組織一同教導市民辨別藥品真假,講解使用假藥的後果,服藥時需留意的六大陷阱,如藥物貯存、藥物相互作用及有不良藥物反應如何處理等,「最簡單如食開某一種藥,病人每次應先對藥名、睇形狀、到期日同包裝有無破損等。」她說,屆時更會指出一些病人需改善的陋習,例如抗生素不可中途停服,更不應將剩餘的抗生素放入雪櫃,待下次生病時再吃,這樣病人可能會患上腎石。
講座首場於5月17日在灣仔小童群益會舉行,餘下三場暫定在8月15日、11月15日及明年2月21日,每場名額300個,費用全免,查詢電話:810157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