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戰爭、伐木、農耕、採礦、旅遊…
10大山脈被人類糟蹋

蘋果日報 2002/01/29 00:00


高聳起伏的山巒氣勢磅礡,不說不知,原來它們在全球食水供應上扮演重要角色,有山嶽生態學專家將之形容為「世界的水塔」。但隨着人類對山脈的污染及破壞日益嚴重,日本東京聯合國大學的研究指出,未來將引發更多水浸、山泥傾瀉及火警等天災。
聯合國大學高級顧問艾夫斯說:「我們可視山區為世界的水塔,因為我們所用所需的水,逾半來自山脈。」山脈約佔全球總土地面積兩成,住有世界約一成人口。但山脈的環境卻受到污染、戰爭、伐木、農耕、採礦及旅遊業的威脅。

旅客破壞阿爾卑斯山
研究共列舉出十個最受威脅的山脈,分布於歐洲、亞洲及北美洲地區,如歐洲的阿爾卑斯山、中國西藏的橫斷山脈,以及美國西部洛磯山脈和海岸山脈等。
發展愈見蓬勃的旅遊業,以及人民由山腳遷往較高海拔地區,是導致阿爾卑斯山環境受損的主因;洛磯山脈及海岸山脈則因為滑雪等娛樂活動頻繁,以及主要山地興建了不少民居而遭受破壞。

山嶽生態關乎全球環境
不過,研究員指出,他們仍需進一步的資料,方能制訂一套有效的保護山脈措施。雖然這些山脈可能只是其中少部分受到人類活動影響,但專家指出這樣仍有可能會增加發生天災的機會,威脅附近居民的安全,包括引致山泥傾瀉甚至饑荒。
但艾夫斯認為,要制訂一套適用於全球的保護山脈政策並不容易,因為每個地區都有各自的優點及問題。
另一名聯合國大學教授雲欣克爾說:「山嶽的生態系統跟全球環境息息相關,但現時的嚴重問題是人們往往過分簡化山嶽問題,以及在未完全確定問題時便企圖着手解決。」他認為,此舉輕則會浪費人力物力,重則會對本已脆弱的生態系統造成進一步破壞。
聯合國大學是聯合國在東京成立的學術機構,主要研究一些與全球有關的課題,包括環境保護。
該機構是作為聯合國與國際學術界之間的橋樑,亦扮演着聯合國智囊的角色。
路透社
阿爾卑斯山(歐洲)EuropeanAlps
受損原因:旅遊業發展蓬勃、人民遷往山區居住

洛磯山脈/海岸山脈(美國西岸)TheRockiesandCoastRanges
受損原因:愈來愈多的娛樂活動(如滑雪)及興建民房

喜馬拉雅山-和林-興都庫什山脈Himalaya-Karakorum-HinduKush(由南亞延至阿富汗)
受損原因:戰事、伐木、乾旱、過分牧放牛羊

大霧山(美國東部)GreatSmokeyMountains
受損原因:空氣污染

雪山(澳洲)SnowyMountains
受損原因:天氣變暖,250種植物品種瀕威脅

西喀爾巴阡山脈/塔特拉山脈(斯洛伐克及波蘭)WesternCarpathians/TatraMountains
受損原因:空氣污染及鄰區旅遊業暢旺

橫斷山脈(中國)
受損原因:旅遊業

帕米爾山(塔吉克)PamirMountains
受損原因:內戰

琥珀山(馬達加斯加)AmberMountains
受損原因:80%林木因為農耕、採礦及採煤消失

欽夸山脈(墨西哥)SierraChincua
受損原因:伐木及農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