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底到紐約出席一個制憲的國際研討會,會議在紐約近郊的一所清幽別墅莊院舉行,是一次很有意義的經驗。
莊院佔地廣闊,別墅是一座曲尺形的兩層樓房,二十多個房間,一九○三、○四年左右建成,是美國外交家及《紐約先驅論壇報》社長兼總編輯JohnHayWhitney繼承自父母親的物業。惠特尼的父親是紐約資本家及政壇人物,他的母親HelenHay是詩人,家世尤為顯赫,父親海約翰,年輕時是林肯總統的私人秘書,候任美國國務卿,參加結束美西戰爭的巴黎和平談判,主張對華實行門戶開放政策。
別墅寧逸優雅,文化藝術歷史氣息濃厚,琳瑯滿目的書畫擺設都是真迹,客廳壁上隨便掛着一幅畢加索、一幅畢沙羅、一幅羅梭及好些沒看得真切是哪位印象派大師的油畫及大小版畫;走廊玻璃架上陳設着搜集自世界各地的古董水晶精品、工筆手繪名瓷,表現着主人的嗜好趣味;而鋼琴側圓桌上一個個銀相框,展示英國皇室人物的簽名照片,則反映惠特尼使節英廷的身分。
我的房間桃木書架上有好幾本絕版書,不是驚世之作,卻是消閒妙品,害得我會議之餘猶挑燈夜讀,不肯入睡。
惠特尼將別墅遺贈私人基金,作推進人類福祉及減低衝突戰爭的用途。這種捐贈似乎是美國人的特色優良傳統,我以前也有到過別的富有文化傳統的大宅開會的經驗。香港地產值錢而歷史性建築物不多,但有心人還是有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