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德經道: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
很多煩惱,就是因為一個美字,包括破無謂之財,感情受傷害,都由此而起。
如果我們有機會成為卡夫卡《變形虫》的主角,有機會體驗從一隻類似蟑螂的眼睛看世界,大抵人類的臉孔都是一樣的,正如我們因為從不會對蟑螂本身凝視一樣,對普通人來說,每一隻蟑螂的頭胸腹都是一樣的,有了其實來自主觀的美醜價值觀,才有了為一張漂亮的臉孔種下無謂執着的愚行。即使那個美字包含了內在美,我們愛一個人,又不是要選道德重整會主席,相處是否投緣,才是火花散落後感情能否細水長流的致命因素。
我們對美有了銳利的判斷力,醜的地位也就確立起來,世間才有了醜的觀念。於是,才有了對黑人的歧視,對肥胖身形的自卑,多少無謂的悲劇,有損健康的消費由此而起。
最可悲的是,美醜觀念不但是相對的,而且往往無中生有,黑皮膚幹嗎比白皮膚醜,當黑色成為該年度由人為勢力所捧起的流行服裝顏色,黑人是否就可以免去給白人警察懷疑的目光?
唐朝婦女以肥胖為美的標準,能否提醒我們兩代人都為了一個美字在兩極化地犧牲了更實在健康?斯惡之極已。
有時候無所謂一點,或遲鈍一點,或用相對的眼光看世界,就是簡單快樂的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