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食物環境衞生署昨日公布,測試了市面二十二種冬菇及七種瓜子的樣本,結果只有一個冬菇樣本甲醛含量高於國際標準;而該署又完成四十七種賀年食品樣本測試,如蒸糕、煎堆及湯圓等,結果全部令人滿意。
但該署提醒市民,賀年食品一般均含較高糖分及脂肪,慢性疾病患者宜限量進食。
食環署社會醫學顧問醫生(風險評估及傳達)何玉賢指出,署方於過去一個月共測試了市面上二十二種來自內地及日本冬菇樣本的甲醛含量,結果顯示冬菇樣本的甲醛含量介乎百萬分之四十七至百萬分之三百八十不等,其中只有一個樣本甲醛含量高於百萬分之三百的「警戒線」規定。
食瓜子應小心
何玉賢解釋,甲醛為冬菇的天然成分之一,測試結果反映甲醛未有被濫用作防腐劑。他強調,由於甲醛遇水即溶,市民在進食前,只要用水將冬菇浸透及洗淨,即可大幅減低冬菇的甲醛含量。
瓜子亦為春節期間款客的「熱門」食品,食環署近日亦完成了市面上七種瓜子樣本測試,結果顯示七種樣本均不含礦物油。何玉賢提醒市民在選購瓜子時,應留意瓜子表面光澤,表面反光及觸手滑溜的代表含礦物油成分較高,市民進食時應選用瓜子器剝殼,避免受到瓜子殼表面礦物油影響。人體吸收過量的礦物油,會導致中毒,出現全身乏力、惡心、頭昏及頭痛等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