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低可免稅 外資限制放寬
中檔電子品宜北上生產

蘋果日報 2002/01/21 00:00


【本報訊】雖然中國正式成為世貿組織(WTO)成員,但電子業並非全面受惠。國際科技趨勢研究機構Gartner認為,入世後外資在國內設廠生產中低檔的電子產品較有利,因其生產過程人力需求較多,可受惠於中國廉價勞工,但高檔產品則無此「着數」。
內地開放市場,Gartner亞太半導體高級分析員黎頌銘接受本報訪問時表示,中國最大的優勢是擁有大量廉價的勞工和土地,而中下檔電子產品生產過程中所需的人力較多,外商將可因此獲得中國優勢。然而,高科技電子產品最大的投資成本是設備儀器,故生產有關產品的廠商,未能受惠於中國入世的效應。

不再強制轉移技術
此外,中國入世後,進口電子零件產品將可免徵關稅,利得稅可享首5年免稅,而進口生產器材也免徵稅,均吸引外資到中國設廠。入世後外商的知識產權亦得到保障,至少可以到世貿組織進行投訴審判。
她又指出,內地生產電子產品需符合一定國產化比率的要求已撤銷,外商可以自由採購所需零件。
中國亦不再強制要求外商須向內地合資夥伴作技術轉移,外商可從純商業角度考慮,是否願意將技術轉移至內地合作夥伴。

05年規模逾萬億
雖然入世後要求中國要對外資和內資企業實行國民待遇,但她相信,中國為跟東南亞國家競爭外國資金,將會一定程度上繼續給予外資某些優惠。
不過,入世的影響並非全面向好。她認為,中國經濟前景仍存在不明朗因素,為穩妥計,外資宜分散風險,在中國以外的東南亞國家設廠,及開拓其他市場。
Gartner預期中國的電子業市場,在2000至2005年增長14%,市場規模達1400億美元(1.09萬億港元);而中國電訊市場期內的增長率約91%,增至880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