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哈利波特》,回憶起中學時期的青春夢。
母校英皇書院也是分成很多社(Houses)的,數目是六大個。我屬於沙社(SargisonHouse),我管它叫「生蛇」。社徽用淺藍作底,像那蔚藍色的天。
當年是被用強踢入「社團」的,並不是按個人意願為依歸。學校規定,每天上學要把社徽掛在襟前,以玆識別。每個同學,由中一至中七,都被編進六大「社團」其中之一,不得異議。許多校內比賽都是社際的,即社與社之間互相競爭。大家各出奇謀,以爭取最高分數,去贏取社際冠軍的殊榮。「社團」大佬就在如此氣氛下茁壯成長。
水運會、陸運會、辯論會、科學會、校慶、問答比賽……全是替自己「社團」出一分力、發一分光的機會。「社團」大佬開會徵召社友入伍,為己社賣力賣命。有時好景不常,根本沒有合適人選,次貨如在下也要被推出市面,餘下者統統要當啦啦隊。
那年水運會拉壯丁。「社團」大佬鄭文武(其實是鄭斌。斌,音奔,我當時不識讀這艱深的字)見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胡亂寫上我的名字,濫竽充數。鄭斌是當風紀的,不能得罪。在群眾簇擁下,我糊裏糊塗簽下了賣身契……
啪的一聲,我跳進水中。拚命游畢五十公尺,身邊已沒有其他對手,還聽到掌聲雷動。心中暗地裏高興,以為得了冠軍。回頭一看,後面竟然一個人影也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