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今日

陸叔講股:電盈料維持上落格局

蘋果日報 2002/07/04 00:00


近日市場焦點都離不開電訊盈科(008)出售手上餘下40%的CSL股權予澳洲電訊公司Telstra,消息公布後,基本上對股價沒有多大刺激,原因是市場普遍持兩個觀點看這次交易:一是喜見電盈積極減債,有助公司進一步節流;但另一方面市場擔心電盈不再擁有流動電話業務,形同失去日後的盈利增長來源。
是次交易對電盈影響,可從兩方面分析:
首先,日前電盈管理層表示,雖然出售CSL股權予Telstra反而有機會錄得特殊虧損(因為售出價較當初投資成本價為低),但這方面對電盈不會有太大影響,因為這是會計制度上的問題,因此,要分析是次交易的利與弊,並非單看這一宗交易帶來的即時影響,而是背後的意義。
相信大家仍會記得當日電盈管理層表示,當前急務便是減債,所以電盈出售手上的資產只不過是遲早的事,因此,電盈實行減債,也必須選擇對其影響較少的資產出售,目前電盈餘下的CSL股權,大約每年為電盈帶來約4億港元的稅前盈利,但是有關債務所引伸出來的利息開支估計亦有2.2億港元,在此消彼長的情況,電盈稅前盈利最多減少約1.8億港元,對每股盈利影響其實有限。

售CSL影響不大
此外,從收益角度而言,表面上電盈失去流動電話業務,但這並非一定是壞事,眾所周知,本地的流動電話市場已進入飽和階段,加上連番減價戰後,經營者盈利亦大不如前。但是次交易,電盈之估值仍被高估,接近歐美地區其他流動電話經營商的估值,換句話說,電盈這宗交易能「善價而沽」,並能即時減債至42億美元,算得上是一項合理交易。至於市場擔心因失去流動電話業務而變相損失日後2.5G及3G發展所帶來的好處,似乎對電盈的影響也不算太大,原因是2.5G或3G的投資實在太大,一家負債高的公司還要注入大量資源去發展新項目,無疑加重自己的債務,這實與現時電盈「減債的大方向」背道而馳。
其次,2.5G與3G的回報仍是一個疑問,是否真的能為經營者帶來可觀利潤仍是一個未知數,所以若因損失日後2.5G及3G的層面去估計現時的電盈,似乎還沒有真正衡量這個項目的利與弊。
至於電盈股價,我始終覺得是次交易影響不會太大,原因是自電盈變成高負債公司後,很少人會留意其長線投資價值,反而會集中於「炒賣波幅」(RangeTrading),換句話說,其股價表現不會與基本因素拉上太大關係。
陳永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