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鏡線索】尋找香港前傳 - 宋漢生

蘋果日報 2020/01/28 02:20

黑鏡線索香港歷史羽田正東印度公司與亞洲的海洋

【黑鏡線索】
香港故事,如果由中英戰爭南京條約做開始,咁故事嘅前傳,可以有幾個座標。一個,係以香港土地為座標,即係關於以前發生喺呢塊土地上面嘅歷史,中學歷史科最悶嗰啲,上接秦朝趙佗攻百越、然後宋皇台呀、李鄭屋呀、曬鹹魚等等。
問題係,開埠一刻,香港只係得四千人,大部份係漁民。開埠前同開埠後,跟本係兩個世界,兩個世界亦都冇任何必然關係,當時英國決定要嘅,可以係清帝國嘅另一塊爛地,所以開埠前同開埠後嘅香港,就如《水滸傳》上半搭落《魔戒》第二集,係兩個完全唔相關嘅故事,唔係連貫嘅上下集。
親中視角 易變大中華膠
第二個座標,係以中原帝國歷史做中心,即係中學教科書嗰啲堯舜夏商周,中華五千年(有時話二千,有時三千,是是但但啦)燦爛文明、四大發明、唐宋元明清、跟住就鴉片戰爭八國聯軍。跟手就跳去中華人民共和国,點樣一雪國恥收返香港,回歸祖國母親嘅懷抱,民族終於復興。

呢個係最親中血濃於水嘅座標,純粹用呢個視角,最容易變成大中華膠,將香港同中国綑綁成為同一個命運共同體,講到好似英治香港係個悲劇,中共收返先係重返正軌。於是,送中呀,大灣區呀,監控燈柱益埋你呀,就係理所當然,一國大於兩制,香港係中国極權範圍之內,唔係自由世界嘅成員。

仲有一個座標,就係以西方海上帝國歷史為座標。香港土地為座標,開埠前後冇連貫,上集解釋唔到下集。而中原帝國為座標,解釋唔到香港人強烈感覺得出,同中国嘅文化文明巨大差異。所以最大嘅線索,就係開創香港嘅英國,同其他歐洲對手,喺世界各地展開海上帝國嘅歷史。

偏偏呢個,係中學課程最唔提嘅座標。讀書時,有幾何聽過果亞、古里、亞齊、麻六甲、巴達維亞、熱蘭遮城?荷蘭東印度公司、英國東印度公司?

前排睇咗一本書,可以稍為填補呢個認知上嘅漏洞,叫做《東印度公司與亞洲的海洋》,作者係羽田正。本書由四百年前達伽馬首次抵達印度講起,講到百五年前英國東印度公司解散,啱啱就喺中英戰爭香港開埠之前完結。

先係葡萄牙人進入印度洋海域,嘗試壟斷香料貿易,從而建立第一個海上帝國,然後到剛獨立嘅荷蘭人,為咗繞過敵對葡萄牙──西班牙勢力,而組織股份制東印度公司,自己又直接開船去印度做交易,跟住英國人見到荷蘭東印度公司有利可圖,又跟住整間股份制英國東印度公司,問女皇拎咗東印度壟斷權,同荷蘭葡萄牙競爭。
脫中入世 要睇羽田正著作
歐洲人拎住喺美洲開採嘅白銀,走去亞洲掃貨,為印度、東南亞、中原、台灣、日本沿海,帶嚟翻天覆地嘅轉變,同時輸入歐洲文化價值觀同秩序。英國後期想同清帝國對等貿易,甚至派大使見乾隆,但係中原帝國嘅天朝世界觀,佢係大佬,只有朝貢,絕冇乜嘢對等交易,雙方當然係撞到七彩。結果五十年之後,就爆發中英戰爭,成就香港橫空出世。

有興趣脫中入世,建立「世界香港」史觀嘅朋友,呢本書,值得一睇。
撰文:宋漢生
fb : sunghs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