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智慧:用歷史波幅找合理價

蘋果日報 2003/07/29 08:00


認股證的引伸波幅,要使用軟件來計算;那麼正股的歷史波幅,又怎樣計算?波幅的計算,是以正股股價作為參考,先以每天的股價,計算出每天股票的回報率,然後再計算回報率的標準差。
回報率的計算,是以今日股價減去昨天股價,再除以昨天的股價,然後乘以100%,回報率是以百分比計算。例如回報率5%,那麼代表今日股價比昨日股價上升了5%。在一段期間,每天都計算回報,然後再計算回報率的標準差。

按日計算波幅
利用統計學的標準差公式,計算出來的股價回報率的標準差,便是正股股票的波幅。它是用來量度股票回報率的分散狀況,亦即個別回報率與回報率平均值的分散情況。一般來說,波幅愈大,代表回報率的變化愈大;相反,波幅愈小,代表回報率愈穩定。
利用每日的回報率計算出來的股價波幅,是一個按日計算的波幅。
但習慣上,市場所採用的波幅是以年作為單位的,因此要把每日波幅乘上√252,才是每年的波幅。乘上√252,是因為一年約有252個交易日,而一年之中,便有約252個單日回報率。經過調整的波幅,便是股票的歷史波幅。

並非一成不變
對於認股證來說,無論是認購證還是認沽證,正股歷史波幅愈大,認股證價格便愈高。如果利用期權定價模型(Black-ScholesModel)輸入歷史波幅等數據,便能得出認股證的合理價格。
問題是歷史波幅這個數值,並不是一成不變的。採用不同期間的股價計算,歷史波幅的數值便會有所不同。這點是要留意的。
麥萃才
浸會大學財務及決策系助理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