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情講趣●從職場走進田野
IT男中年從農 種豆得啡
咖啡樹咖啡豆田地香港製造栽種
「鍾意飲啡鍾意到一個點,其實係會搵源頭。現在已算是最誇張,自己種豆。」 2020年中,IT從業員沈海鵬 (Mike)轉做全職農夫,完全沉醉於田野間,每日來回屯門與粉嶺,為着照顧那河邊的咖啡樹。
「香港係種到咖啡樹,但係咪好適合?我諗唔係。咖啡要出到好風味,要在高海拔的地方出產,起碼現在世界認為的好味是這樣。」香港的經緯度位於咖啡帶 (coffee belt),氣候有利咖啡樹生長,只是海拔不夠高,在低海拔地區栽種出來的咖啡豆,味道偏苦,果酸也比起高海拔栽種的少。「同一個農場唔係任何位置都適合種咖啡樹,林蔭、河邊、有涼風,才是一個適合咖啡樹生長的環境。」先天欠缺有利環境,只好後天加工。Mike打理兩個農場,一個在打鼓嶺,一個在粉嶺「老農田」。這日我們來到粉嶺,先見到的是香蕉樹,原來是要為後來的咖啡樹遮陰,咖啡樹不宜被陽光直射,蕉葉那稍微透光的狀態正好;把咖啡樹種在小河旁的濕潤土壤,一早一晚的涼意有點像山上的氣息。
Mike栽種的咖啡品種為Caturra(卡杜拉),果實略帶橘子酸,每棵咖啡樹至少要五年時間才有穩定產量的豆,生於樹枝周邊的咖啡果,綠色是剛生成的,鮮紅至深紅色的是採摘的目標。「大棵的咖啡樹可生產四至五公斤生豆,經烘焙之後約有八百克咖啡豆。」 Mike一手捧着膠盆,另一手利落的穿梭於枝葉間,摘下成熟的果子。由喝即溶咖啡開始,到跟潮流到咖啡連鎖店嘆啡,以至後來的手沖、自己炒豆,他歸因於求知慾,「我都係一步步追源頭,每件事都想尋根究柢。」
香港經緯度位於咖啡帶,氣候適合咖啡樹生長,惟海拔不夠高,種出來的咖啡豆味道不佳。
去年中,Mike由IT界轉行當全職農夫,種菜也種咖啡樹。
Mike栽種的咖啡品種名為Caturra(卡杜拉),果實略帶橘子酸。
到田野耕種前,Mike為電子工程師,從事電子產品行銷及IT產品設計五年多,遇上事業樽頸位,與其繼續糾纏,不如停下來安靜一陣子。「辛苦有兩方面,一個係工時好長、workload好大;另一個係其他人或朋友都未必明的,係精神壓力。」人總是嘗試融入身處的環境,可是有些空間與人際關係,不是努力就能融和,他說:「人際關係是,角色強迫你們去做同一件事,但又有好多衝突,因此好矛盾。」以前職場團隊合作,只係得個樣,現在的農友看似單打獨鬥,但大家卻面向同一目標。「打工時,大家叫同事,但唔係真係有共同目標一齊去做,在農田好簡單,個個一樣,你要做好一件事,先要有菜拎去賣, 大家都好單純、好實際。」過去工作時,他曾以為很清楚個人所求,只是越行近越覺迷失,相反現在踏足泥土,目標單一而純粹。
訪問那天,天氣轉冷,身處山野間更感寒意。剛沖好的咖啡正冒煙,Mike雙手捧杯,低頭喝着由栽種、採摘、烘焙、沖泡等親手處理的咖啡,「單薄,真的單薄,上次我們把豆做了發酵處理,感覺比這個順滑得多。」那天沖的是水洗處理的咖啡豆,水洗處理最能把咖啡豆的原本個性呈現。坐在Mike對面的老農田有機農場創辦人葉子盛,接過咖啡,輕呷一口,點頭同意。這農場的第一棵咖啡樹,由葉子盛於十多年前親手栽種,那時他只是貪得意。「種咖啡是廉價勞力,但如果你當開發一個品牌或技術,卻值得去試。」所說的廉價在於,一棵咖啡樹只能生產幾公斤新鮮咖啡果實,經過處理和烘焙後,更所剩無幾。
「老農田」創辦人葉子盛指以Mike的年紀,轉行比其他人來得更難。
深明種田的「吃力不討好」,去年六月面對突然來訪的Mike,葉子盛第一句就勸退他。「循例會勸別人不要做,如果一下子就能KO他,證明他不是很喜歡種田。但Mike辭工種田,做了大半年又捱到,又真係做得OK,起碼有想食呢行飯的基礎條件,要先有這種心態。」在葉子盛眼中,年齡令Mike很尷尬,四十一歲,既不如年輕一輩有嘗試的時間,也不如年長的人有彈藥不怕輸,「會行成點我唔知,但可以試吓。我就同阿Mike講,一係唔好做,一做就長遠諗,找個地方種夠一百棵。」雖說香港的咖啡豆暫未有自己的個性,但這才是無限可能,Mike說去年收成的咖啡果實將以十種不同手法處理,水洗、日曬、蜜處理、厭氧發酵等,驚喜的同時,也是為未來做準備。「根據這一年得出咖啡豆風味的結果,出年就會有方向,再慢慢收細,搵條路。」
「過去半年的收入,落差很大,但怎樣也要試一次,得又好,唔得又好。得就係賺到之前的錢,唔得就面對現實,重返職場。」以前每月有穩定收入,現在則靠教授採豆、炒豆等workshop才有收入,但人就是要偶爾的任性,Mike過去半年以積蓄支撐生活,長遠期望收支平衡,「安全網是,有甚麼事都可重返那行業,睇住銀行的積蓄,適當時候再打工。」 田野是很實際的地方,不翻土、不播種,土地就只是一塊地,不會有收成。「做每一件事,田地會話你知,你做得對或錯,不能偷懶,一偷懶植物就會生長不良或死去。這種體會,讓我之後無論做任何事,都必然會成功過只懂吹水的人。」
去年底收成的咖啡果實,Mike將以不同手法處理,水洗、日曬、蜜處理、厭氧發酵等,根據這年得出的風味,決定來年方向。
Mike說要先培育好地方,才可以種100棵咖啡樹。現時收入靠開班教採豆、炒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