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圈短談:復甦基金靈活進取

蘋果日報 2002/06/09 00:00


踏入6月,美股繼續偏軟,主要是受到多家大公司爆出的負面消息所打擊,例如綜合企業Tyco的主席高史勞斯基(D.Kozlowski)突以「私人理由」辭職,但當局卻證實他因瞞稅而正受到刑事調查。公眾早已對這些被歸類為安然類公司(Enronitis)充滿戒心,一有風吹草動,自然便出現雞飛狗走的場面,結果Tyco的股價一度大跌三成,現股價不到Enron事件前的1/3。而上周日納斯達克市場(Nasdaq)最大的股票莊家KnightTrading也因傳聞受到調查,使其股價大跌50%而停牌。此外,能源交易公司Williams被指操控加州天然氣價格,股價跌到8年來的低位;另一能源公司ElPaso的司庫萊斯(C.Rice)自殺身亡,更引起Enron事件重演的恐慌,令股價大跌25%。雖然科技公司甲骨文(Oracle)其後宣稱第4季盈利可達到預期目標,使杜指、納指翌日反彈1%,但仍難以改變美股的頹勢。
關鍵問題是投資者失去了信心。據美林證券的統計,5月份有63%受訪的基金經理認為美股價格偏高,58%則認為美元滙價仍過高。海外投資者開始對美股和美債失去興趣,如果資金大量撤出美元區,可能引致美元急挫,對美股造成額外壓力。此外,911恐怖襲擊的陰影揮之不去,也使保守的投資者對美元資產避之則吉,資金繼續流向歐洲和亞洲。

投資須注意市場趨勢
投資要講求策略,更要注意市場趨勢。雖然同處亞洲,在美元趨跌之下,香港就因聯繫滙率而令港股的吸引力不及南韓;而近一年來非常暢銷的保本基金,在市場回升之下也變得愈來愈不吸引,為保住生意,基金公司又要「變陣」,最新產品的賣點已由保本轉到鎖定息率或回報率方面,讓投資者可反守為攻,在市勢好轉的情況下,爭取較佳的收益。
以某歐資公司的3年期亞洲復甦基金為例,其資本保證只有73%,雖不及很多保本達100%、甚至110%的基金,但勝在投資策略更進取。基金參與率高達200%,投資在香港、台灣和南韓3個市場,每年鎖定表現最佳的股市升幅作為基金的參考回報(見附圖)。如以99至01年的市場走勢計,99年選南韓的100.2%,00年選香港的50.2%,01年選剩下台灣的負2.2%,加起來市場平均升幅為每年49.4%,再乘以參與率加上本金保證,期內基金升幅達71.8%(計算公式為:3年總回報=73%本金+指數平均回報×參與率)。
當然,投資者要注意,這只是模擬以往股市得出的成績,今後3年的亞洲股市未必有同樣的表現。
姚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