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今日

猴年馬月搞普選

蘋果日報 2005/12/24 00:00


普選這件事,內涵清晰,毫不抽象。因此,中國官方很難像玩弄民主那樣,對普選也說一套,做一套。也因此,中方對普選的反感、牴觸和拒斥不僅路人皆知,他們自己也很坦率,從不對此遮遮掩掩——自一九四九年以來,他們不僅沒搞過一次全國、全省、全市範圍的普選,而且連這樣的承諾都沒有做出過。他們上台五十六年,前後搞過好幾部憲法,但沒有一部憲法將普選定為有待實現的目標,更遑論確立普選路線圖和時間表了。
江棋生 中國大陸自由知識分子
上世紀八十年代,為了避免在收回香港時捅出大婁子,中方無奈答應保持香港的社會制度五十年不變,並因此,也在《基本法》中載明普選是香港政治進程中一個目標。不過,目標是給硬着頭皮定下了,但心底裏又着實不想見到它的實現。怎麼辦呢?辦法只有一個,拖唄。再找個好聽的說辭:理性務實,循序漸進。
北京堅不吐風
按理說,到二○○七年,離收回香港已十年,距台灣搞普選已十一年,能不能讓素質不低的港人普選特首呢?不行。要循序漸進。到二○一二年,收回香港十五年了,能不能讓早已成熟的港人初嘗禁果搞普選呢?不行。要循序漸進。究竟甚麼時候才讓搞呢?北京高層對此是堅不吐風。政改方案對此是不置一詞。香港親政府黨派,也一概對普選時間表諱莫如深;這幾天,他們特別像有肝無膽的大陸民主黨派。
按照北京的意思,香港的政改只要不是原地踏步,總有一天會邁向普選。我們也的確看到,政府在政改方案中主張,○七年有資格選特首的港人,將由○二年的八百人增至一千六百人。看來,這就是官方眼裏邁向普選的第一步。下面,我將以應有的誠意來測算:假定每五年有資格選特首的人數都保證翻一番,那麼,何年何月港人才能實現普選之夢?以○二年的八百名為基數,我發現,到二○六二年,具有這種資格的香港選民人數將為:
800×212=3,276,800
可以認為,三百多萬港人有權投票直選特首,就算是名副其實的普選了。但,二○六二年是甚麼概念呢?就是距今尚有五十七年。就是現在四十歲以上的港人幾乎都將無法參與普選。說白了,二○六二年,就是地地道道的猴年與馬月。再說,二○四七年是「五十年不變」的最後期限,而二○六二年又遠遠越過了那道大限,屆時,連香港的《基本法》都吹燈了,又到哪裏去找上面寫着的「普選」目標?
誰在捉弄民主?
由此可知,北京官方屬意的香港政改方案,將循序漸進地讓港人在猴年馬月去搞定一場望眼欲穿的普選。然而,這樣的方案,這樣的「循序漸進」,究竟是推進香港的民主化呢,還是捉弄香港的民主化呢?板子應該打在這樣的方案身上、打在北京身上,還是打在否決方案的民主派議員身上?在這場對決中,又是誰代表了香港的主流民意,要求在○七年或二○一二年實行普選的民主派,還是推遲到二○六二年才允許普選的北京官方?
還能掌權幾年?
當然,這裏的測算只是一家之言。有沒有道理,有幾分道理,都是可以加以評說的。特別是,官方如果覺得我冤枉了他,完全可以由外交部發言人秦剛出面解說。我所做的,只是經過獨立思考後說些真話,並且努力做到持之有據而已。
現在我也算是個網民了。有時,我上一些官方的網站,給我的印象是,共產黨經過保鮮,起碼還能掌權一百年。有時,我會經動態網瀏覽一些海外網站,給我的印象是,共產黨最多只能蹦達到二○○八年奧運會之前。
我怎麼辦呢?惟有獨立思考。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