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今日

推廣進修僱主有責

蘋果日報 2002/07/04 00:00


新青年論壇副召集人 陳志輝
為了回應全球化和知識型經濟的挑戰,持續進修、終身學習仍是大勢所趨,政府最近推出了五十億元的持續進修基金,鼓勵市民增值。推廣進修,不但是政府的責任,作為受益人,僱主亦應擔當一定角色。然而,新青年論壇兩次有關在職進修的調查均發現,僱主往往成為僱員進修的絆腳石,問題值得社會關注。
調查分別在今年五月,及二○○○年十月進行,兩次調查也發現,工作是否需要及公餘時間是否足夠,是受訪者考慮是否進修的最主要因素。諷刺的是,市民一方面要提升技能以應付工作需要,但另一方面,在激烈的競爭環境下,工作量增加,員工超時工作已是家常便飯,精神、時間及體力早已被工作消磨得所餘無幾,還要抽出時間進修,僱員除了要有莫大的勇氣和決心外,僱主的體諒和支持亦非常重要。
最令我們失望的是,僱主普遍對進修人士有所顧忌,擔心他們因進修而分心,「不務正業」影響工作。兩年前的調查發現,三成受訪者認為僱主不支持僱員在職進修,認為支持的只有一成多。更有受訪者向我們吐苦水,求職面試時要掩飾進修的事以增加受聘機會。早前一名獲獎學金的公開大學學生便慨歎為了令僱主安心,要用放假旅遊作為請假讀書的藉口,便是活生生的例證。

僱主一直坐享其成
平心而論,香港有八成的公司都屬中小型企業,僱員流動性高,要僱主騰出資源和人手支援僱員進修,確有一定困難。然而,如果僱主以歧視眼光看待進修人士,這又叫市民如何響應政府的呼籲,增值自強呢?
在外國,持續教育的經費都是由僱主、僱員及政府三者共同分擔,經濟及發展合作組織的調查便指出,僱主分擔了約三成進修費用。然而,在香港這個低稅率的地區,絕大部份的進修費用都是由僱員承擔,僱主一直是坐享其成,享受政府在教育投資上的補貼,由接受政府資助大學輸送出來的人才,以至最近的持續進修基金,都是政府為商界度身訂做的僱員再投資計劃。當大商家不斷認為大學生質素差,要求提升人才質素的同時,他們應該捫心自問,在協助僱員進修時下了甚麼工夫?對進修的僱員採取甚麼態度?
要香港面對知識型經濟,提高競爭力,推廣持續進修,不能沒有僱主的角色。特區政府在財政緊絀的情況下仍一擲千金鼓勵市民進修,何不考慮建立一個鼓勵進修的環境,向僱主提供稅務優惠,完善現時的僱傭條例,令進修的僱員獲得更大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