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李小加策劃新公司「牛碼」 申「滴灌通」商標 港交所拒評是否牴觸冷河期
李小加去年底退任港交所(388)行政總裁後,去向一直備受市場關注。上周他出席一個公開論壇時放風正籌建一項名為「滴灌通」的計劃,冀引入傳統金融資金至創新企業。《蘋果》查冊發現,「滴灌通」獲一間名為「牛碼香港」的私人公司申請商標註冊,董事為一名內地投行高層。李小加向本報記者表示「很多事情在籌備當中」,惟正在離職「冷河期」的他,尚未在董事名冊上,似乎是背後策劃角色。
今年60歲的李小加,多次表明有意繼續留在香港金融界發展,欲藉數碼平台,將傳統金融機構的資金引入至具回報潛力的中小型企業,同時培養上市公司,並將這個構思稱為「滴灌通」(Micro Connect)。
一間稱為牛碼的公司,註冊了「滴灌通」三個字的商標。
無獨有偶,「滴灌通」於去年12月31日李小加「Last Day」當日,獲一間名為「牛碼香港」(New Markets HK)的公司申請商標註冊,同時亦申請「NUMAEX」及「牛碼新市」兩個商標。牛碼香港去年10月29日成立,股東為離岸公司New Markets(BVI)公司,目前只有一位名為張高波的董事。張高波是中資投行華科資本(前稱東英金融,1140)的創始人之一,惟於去年12月16日辭任華科資本主席及執董職位。
本報向李小加查詢成立新公司事宜,他僅表示很多事情仍在籌備當中。被問到與張高波關係,他稱,「張總肯定會有很多的參與,因為這是一件挺大的事,所以金融行業有很多朋友都會參與,一開始有一些技術性的安排,好像開公司啊。」
李小加回覆《蘋果》時表示,新公司金融行業有很多朋友都會參與。
現年56歲的張高波出生於中國河南,公開資料顯示兩人除了是金融同業外,背景大有差異,僅在公開論壇場合同場過,包括2016年出席港交所LME亞洲年會。有趣的是,東英金融的一篇談到香港機遇時,引用李小加說話指想法高度一致,例如同意香港可助內地居民透過配置全球財富。
張高波比李小加更早投入交易所工作,自24歲已代表人行推動內地證券市場,27歲成為海南證券交易中心的理事長。28歲毅然轉戰香港,創立東英金融,成為內地最早一批落戶香港的投行。
牛碼香港已向金融人才招手。該公司自1月中在招聘網站上載廣告請會計師。公司理念與李小加不謀而合(見下圖),包括「透過專有技術平台,為中小企提供一站式服務,包括註冊、發行和交易等服務。另外,公司亦為具增長潛力的中小企籌集資金,促進其可持續發展。」
李小加曾在離任歡送記者會時表示不想再打工,有興趣創業,特別是「金融水利工程」,更透露會經常在交易廣場出沒,而牛碼香港註冊地址正正就是交易廣場二期東英的辦公室。
事實上,李小加在港交所任內曾推動類似概念的計劃,惟胎死腹中。2017年初,李小加推出全新平台「私人市場」(Private Market),為中小型初創企業其提供註冊服務,將公司資料開放予公眾閱覽,企業與投資者可進行場外股權交易。
其後,該概念演變成設立創新板,鼓勵合資格的科技初創企業上市之外,亦冀同時引入同股不同權公司(W股)及未有盈利生科股(B股)赴港上市,及允許大中華公司在港二次上市(S股)。
然而,市場對創新板並不受落,不但擔憂令上市框架複雜化,加上發行人都傾向在主板上市,新板吸引力不足。其後,港交所改為修訂《主板規則》,對W股、B股及S股開綠燈。創新板則胎死腹中,故初創平台亦不了了之。
根據《香港交易所僱員政策要點》,所有B級或以上員工均須要「過冷河」3個月,當中明確指出,在過冷河時期,有關人士不得以帶薪或無薪的形式,從事、參與、擔任任何與港交所有潛在利益衝突、相似業務的工作職位。有關限制亦適用於以個人名義展開業務,成為合夥企業的合夥人、董事,及員工。而李小加為行政總裁,其冷河期要求或許更嚴格。
然而,牛碼香港去年10月便註冊,近月更申請商標、招聘員工,雖然李小加名義上沒有角色,但背後料有份策劃構思,未知是否已牴觸港交所僱員政策。本報記者就此事向港交所查詢數項問題,包括李小加須否遵守上述規定,有關舉動是否已牴觸港交所僱員政策,或李小加是否已向港交所主席史美倫或董事會報備,港交所僅統一回覆表示不評論。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