暢談滙債:控制輸入通脹 人幣年內料升5% - 王良享

蘋果日報 2011/04/25 00:00


於4月15日,二十國財金首長會議制訂了一套由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監督」,但實際上並無「執行機制」的早期失衡預警系統。由於機制並無約束力,今年年底在法國舉行的G20峯會相信亦只會草草了事。不過講到合作,近期各大國似乎都拉近了一點。
G5央行應日本要求,在日圓做穿80之時,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干預滙市,沽日圓,致日圓急速轉弱。美國作為全球GDP最大國,亦在此時提出削減預算赤字及公共債務的計劃。本年內已公佈的亞洲新興市場央行(中國以外)干預買入美元沽本幣的數量亦比去年8至10月份的三個月大幅減少。
中國須壯大內需
由於環球經濟實力從西方工業國轉移至新興市場及亞洲,而亞洲財金架構仍未追得及經濟發展的速度,因此國際間在短期內不會出現布列頓森林二期或翻版的廣場協定。
但2008年的金融海嘯已經為新興亞洲,特別是中國,展示了「改革」的重要性,所以中國已更積極令人民幣國際化,而國際化進程中亦免不了讓人民幣升值。美國要滅赤、減支出,美國消費者作為全球最終極需求的角色逐步淡化。避免受美國需求減縮拖累,中國必須壯大內需,「十二.五」計劃已有明確目標。
美國縮減經常賬赤字,美國貿易佔全球貿易量下降,美元作為主要交易貨幣的角色自然由其他貨幣分擔,人民幣跨境交易會更迅速發展。要中國的需求得以無限制的上升,中國政府及企業、個人必須要以人民幣在中國或中國以外地區向全世界無限量融資,因此資本賬項完全開放只是遲早問題,以香港作為試點的各項資本市場產品的發展都要加快。
人民幣因產業架構從基本出口轉型至高科技術及高增值出口需時,暫不宜大幅升值,但以控制輸入通脹為大前提,今年內應可接受全年5%的升值幅度。

王良享
星展銀行(香港)財資市場部高級副總裁
本欄逢周二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