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宣布明年起全面開放本地固網市場,市民將享有月費低於一百元的寬頻上網服務,甚至有可能出現免費的傳統話音通訊服務。
因為受制於香港電訊的國際電訊專營權,政府只好在九五年七月,率先開放本地固網市場。政府發牌予三家新固網商,並承諾首三年會凍結牌照數量。
高昂接駁費嚇走外資
但由於當時的本地電話收費偏低,住宅用戶月費只是六十多元,遠低於約一百元的成本,故此三家新固網商在發展網絡和爭取用戶方面並不積極。
新固網商反而集中發展國際直撥和回撥電話服務,藉此從香港電訊的收入中,分享到可觀的傳送費。經過三年,新固網商的本地電話市場佔有率仍不足百分之二。
政府在九八年中檢討固網市場政策,當時大部分提交意見書的人都認為,政府應全面開放市場。只可惜到了最後關頭,由於大財團的反對,並威脅會減少投資,政府最後決定繼續凍結牌照至二○○三年。
政府在九八年初已和香港電訊達成協議,賠償六十七億元及容許公司提高本地住宅用戶電話月費至一百一十元,九八年底,正是宣布全面開放市場的好機會。
根據政府和香港電訊達成的協議,政府會在九九年一月,首先開放國際電訊服務市場。再過一年,即二○○○年一月,再開放國際電訊設施市場,即各電訊服務商不用再向香港電訊租用設施,在市場上可選擇其他公司的設施。自國際電訊市場開放後,一些地區的長途電話費及通訊設備收費已下調超過九成。
但由於政府延遲開放本地固網市場,以致一些提供對外電訊服務或設施的公司,需要和本地的四家固網公司洽商,才可以在香港提供服務給用戶。
本地固網市場成為樽頸,外國投資者認為享有專營權的固網商收取高昂的接駁及互連費,有投資者寧願將投資轉往區內其他更開放的國家或地區,影響香港作為電訊樞紐的地位。
政府延遲開放市場,但為了平息其他電訊商的不滿,決定批出五個無線固網牌照,並容許有線電視經營電訊服務。可是,由於技術尚未成熟,獲得牌照的經營者只集中提供寬頻上網服務。
延遲開放致浪費資源
雖然政府說已有十家公司可以提供固網服務,但真正提供電話服務的只有四家,現時全港亦只有三成市民可以選擇固網商。政府最近宣布全面開放市場,一些無線固網商將放棄投資承諾,轉而申請真正的固網牌照。
政府過去延遲開放市場,結果令香港損失不少投資機會,資金流失到其他更開放的市場,並且扭曲投資決定。令電訊公司浪費資源發展無線固網服務。
有人說開放市場會減少就業機會,這是完全缺乏理據的。九○年,當香港電訊享有本地及國際電訊專營權時,公司員工人數一萬七千多人。
隨着市場開放,香港電訊的員工數目,一度跌至二○○○年的一萬三千多人,但其他電訊商增聘的人手,卻遠超四千人,總就業人數不減反增,這還未包括與電訊兼相關行業的就業人數。
香港電訊積極瘦身面對競爭,只可惜被盈動收購,合併後的電盈人手增至超過一萬五千人,員工薪酬福利大增,公司要向那些財技高手,支付數以億計的酬金。
合併前盈動還說香港電訊最寶貴的資產是人才,合併後反而以減少就業為藉口,希望政府不要全面開放市場。其實只要把原先的盈動人員裁走,電盈便可即時瘦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