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今日

盡論中國:「十一五」規劃 權鬥的魚餌

蘋果日報 2005/09/02 00:00


所謂「十一五」規劃,是中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計劃的簡稱,即自二○○六至二○一○年的規劃,舉凡重要經濟發展戰略和目標,如經濟發展速度和就業政策,重要工程和項目,都將納入其中,以後可優先獲得國家撥款或其他優惠政策。
中共建政後在一九五三年開始實施「一五」規劃,一九五八年開始的「二五」規劃,因受大躍進影響導致經濟大衰退,至一九六二年被迫決定將「三五」規劃推遲至一九六六年才開始,是故「十一五」規劃明年才實施。
諸侯競奪五中全會
中共中央政治局早前宣布,十月舉行五中全會的主要議程之一就是研究「十一五」規劃。按照中共的慣例,「十一五」規劃是在中央全會上確定綱要,然後修訂一些細枝末節,再交下一年的全國人大會議通過。地方諸侯如果想造福一方百姓,或者想取得中央的資源建立政績,勢必在五中全會前施展各種手段,盡力從中分一杯羹。可以說,「十一五」規劃是誘發中共權鬥的重要魚餌之一。
對於胡錦濤來說,這五年自然也是關鍵的五年。胡錦濤能否走出江澤民的影子、確立自己的歷史地位,端看這五年。已有內地學者提出,將「十一五」計劃改稱「新一五」計劃,以體現「胡主席上任以後全新的氣象」。
胡錦濤上周視察河南、江西、湖北時,也試圖為「十一五」規劃定下基調。他隻字不提江澤民的「三個代表」思想,反而強調:「做好『十一五』時期的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關鍵是要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推動經濟社會發展轉入科學發展的軌道。」
科學發展觀換江山
胡錦濤欲以科學發展觀取代「三個代表」思想的意圖昭然若揭。果真實現這一步,江澤民的歷史地位將被否定,江澤民派系的利益將被侵削、剝奪。盡管江派勢力在沙士之役中遇重挫,讓胡錦濤順利建立民望,但江派在政治局常委、政治局中仍擁有龐大力量,在中央部委、地方諸侯中也擁有不少席位,他們豈會坐以待斃?正因此,江派、胡派在鐵幕後的權鬥愈來愈表面化,司法、輿論被操縱愈來愈明顯,對中國的傷害愈來愈深。
(五中全會前的權鬥四之四)
李平
電郵:[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