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好●美國的決斷

蘋果日報 2021/01/22 02:00

美國的決斷張國城全球化政策外交

拜登就職,美國能否將撕裂癒合,民主黨拜登政權可以令美國再次團結起來嗎?
美國反侵勢力為了撥亂反正,立竿見影豎起意識形態大旗,必定逢侵必反,首先會歡迎移民大開中門,結果,又會再度觸發兩大陣營的火併,沒完沒了。侵侵當初競選時,提出「華盛頓沼澤」問題,認為需要抽乾沼澤drain the swamp,「華盛頓沼澤」是指美國東西岸的金融和高科技精英,以及包括共和黨在內、民主黨佔主導力量的美國政圈聯手建立一個符合他們的全球化政策和自身的政治經濟利益共同體,科技金融資本、大熔爐下的外來移民,統統成為了得益者,反之,鐵鏽帶的傳統產業工人,白人就變成了「垃圾」。這個全球化利益集團,還有一個利益交集,就是由前國務卿基辛格以降的「擁抱熊貓派」,他們其實沒有所謂親共不親共,engagement policy只是為了追逐利潤的企業鳴鑼開路,打入中國市場,利用全球化供應鏈及中國低成本勞力,佔領全球市場。於是在他們眼中,中共盜取美國科技,滲透國際組織,市場開放走數,剝削勞工權益、國內人權狀況,都成為了全球化「必要之惡」。這些高舉「黑命貴」、LGBT平權、進步價值觀、包容、多元主義的民主黨精英,空有道德旗幟,實際上是行動的侏儒,內裏虛偽但表面熱情,對世界事事關心。
民主黨奧巴馬對美國的全球化政策所產生的各種問題視而不見,逃避採取行動,於是美國逐步分裂成為兩大塊,不再是傳統共和民主兩黨陣營,而是全球化的得益者與失敗者,侵侵的橫空出世,宣稱「令美國再偉大」,他們找到了代言人。這種撕裂,不是政客妥協可以縫合。若美國繼續無法擺脫內部的分裂矛盾,重新領導全球秩序,恐怕未來世界將繼續是惡霸橫行的日子。
empty
世界需要美國的決斷及領導力。

強大軍力+反思力 重建世界秩序

今天介紹由台灣學者張國城撰寫關於美國外交決策思維的作品《美國的決斷》,作者在書中以近代史證明人類廿世紀幾場最重大的危機或戰爭,不但不是美國發動的,反而都是因為美國未勇於承擔起「世界警察」的角色,而讓野心狂徒有機可乘。他相信美國有強大的使命感,這種「道德外交」除了展現在對抗暴力、尊重民主自決之外,更在於建立以契約為本的國際秩序。一次大戰後威爾遜的「十四點和平原則」主張反對秘密外交、限制軍備、維繫航海自由、消除貿易障礙、尊重殖民地人民心聲,是自由主義外交的先驅。二戰時美國為世界自由犧牲性命無數,戰後非但不取歐亞寸土,還以「馬歇爾計劃」大力資助歐洲復興,建立「聯合國」與「北大西洋公約組織」作為促進各國平等對話、確保集體安全的國際組織,締造了戰後70年的世界和平與繁榮。作者認為美國建國歷程與精神,使美國成為一個充滿自由主義之道德理想的國家,其外交政策受到民意與三權分立機制的監督制衡,重視遵守契約與集體共識。但同時美國也兼顧現實主義思維,厚植軍事實力,在戰爭中計劃以絕對優勢武力壓制對手,以求減少傷亡,並縮短戰爭。美國作為世界「善霸」,除了強大常規軍力外,也有強大的反思能力,可作深刻的自我檢討與批判。
我希望侵侵帶來的爭議,可以令美國社會精英有所反思,檢討過去在軍事、政治、外交、經濟各方面的失誤,而非只限於BLM、平權、接納非法移民等「進步價值觀」議題,畢竟時局艱難,世界需要強大的美國作為道德力量,重建秩序。
劉細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