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online︱炎夏做運動出汗多可致皮膚痕濕疹轉差 宜勤換衣物兼善用風扇仔降溫

蘋果日報 2021/06/16 00:01

林旭強濕疹健康online

在高溫炎熱的日子,行街或進行戶外活動隨時大汗淋漓,更分分鐘令濕疹轉差。皮膚科醫生表示,近期天氣特別熱,容易令人大量出汗,臨床上因濕疹轉差引致皮膚痕癢、紅腫而求診的個案增加了2至3成,部份人更出現細菌感染。提醒市民做戶外活動要注意,包括多用毛巾印汗,避免汗水「醃住」皮膚、用風扇仔降溫、穿棉質衣服及出汗後沖涼換衫,提防汗水刺激濕疹病情轉差。
皮膚及性病科專科醫生林旭強表示,受疫情影響,不少市民轉為多做戶外活動,但踏入炎夏,尤其對於濕疹患者來說,在大熱天時進行戶外活動,出太多汗所帶來的刺激,連同皮膚磨擦,會令常見的摺位患處,如頸部、手肘及膝後皮膚,發炎情況加劇,引致濕疹發作或病情轉差,帶來皮膚痕癢、破損、紅腫、疼痛,甚至有滲水及流膿等細菌感染症狀。
林稱臨床上接獲的個案中,不少都與進行戶外運動有關,例如打網球、划艇或行山等。曾有20多歲男士因濕疹復發求醫,他為網球運動員兼教練,要經常在戶外進行網球訓練,求醫時全身皮膚濕疹發作,包括頸部等摺位位置,患處更有滲水、腫痛的問題。診斷後為細菌感染引起蜂窩性組織炎,需要用抗生素、類固醇等藥物,控制感染及濕疹情況。其間病人要停止進行戶外活動,直至患處有改善為止。另有些個案涉及划艇愛好者,本身患有濕疹,進行了一日划艇活動後,臀部皮膚相對較易濕疹復發。
empty
有濕疹患者因手指發炎嚴重,出現細菌感染,導致皮膚十分痕癢和疼痛。林旭強醫生提供圖片
濕疹患者平時要控制好病情,跟從醫生指示用藥,以免受炎夏大汗所誘發。不妨選擇一些可以在室內進行的運動,例如練習瑜伽、做gym跑步。此外,在情況許可下,減少在正午陽光最猛,或高溫的時候做運動,改在晚間進行更好。
無論是一般人或濕疹患者,進行戶外活動時,都可以留意以下幾招貼士,提防濕疹或皮膚敏感發作。包括濕疹患者進行戶口活動前,可在皮膚摺位塗用潤膚膏作保濕和預防皮膚破損,視乎個人喜好,選擇適合自己的產品,例如乳液、乳霜、油膏或凡士林等。在出汗期間,可用一條乾毛巾密密印汗,減少汗水對皮膚所產生的刺激;同時用另一條凍毛巾或濕毛巾,以及風扇仔、戴帽為皮膚降溫,如有冰袋可用作止痕。
empty
有濕疹患者的手臂皮膚發作,引致長期痕癢及抓損。林旭強醫生提供圖片
運動後出汗太多,應盡快沖涼,沖走汗水減少刺激,或抹身後即時更換衣物。他又提醒指,人體皮膚表面有天然脂質作保護,有助保住水份,所以沖涼時,要避免用太熱的水,沖涼時間最好在10分鐘內。沖涼後立即塗用潤膚膏,有助吸收及滋潤皮膚,減少水份流失。護膚產品方面,宜選擇不含香料、致敏原的產品。包括避免一些可引起皮膚過敏的防腐劑,例如Methylisothiazolinone(簡稱MIT)及Paraben 。
林稱,轉季是否需要轉換護膚產品視乎個人喜好及皮膚情況,有些人會喜歡使用質地較薄身的產品,例如乳液,也有些人會揀較黏稠質地的產品。不妨從使用後的感覺和皮膚反應作出決定,如出現毛孔閉塞、毛囊發炎的表現,包括出暗瘡、丘疹或膿頭等,或代表產品太厚身或過度油潤,不適合使用。至於成份方面,則不分時令季節,濕疹患者常用的保濕成份包括尿素、甘油、神經醯胺(Ceramide)、透明質酸及乳木果油等,都有不同質地,同樣視乎個人喜好。此外,引起濕疹的致敏原,每個病人都不同,如屬於食物敏感人士,便要避開其食物致敏原;如對塵蟎敏感,便要遠離絨毛公仔、絨毛梳化及地毯。要勤洗窗簾布及被套床單,都是不能忽略的防敏措施。
empty
頸部是病人常見因夏天大汗誘發濕疹的位置。林旭強醫生提供圖片

【炎夏護膚錦囊】

  • 在炎熱出汗多的日子,使用一條乾毛巾印汗、一條濕或凍毛巾降溫止痕
  • 進行戶外活動宜戴帽,減少皮膚熾熱出汗;穿著純棉衣物幫助吸汗
  • 若出汗太多,尤其做運動後,宜盡快沖涼,或更換衣物
  • 沖涼時忌用太熱的水,並於10分鐘內完成
  • 沖涼抹乾身後,盡快塗用潤膚膏,幫助身體保濕
  • 濕疹患者進行戶口活動前,可在皮膚摺位塗用潤膚膏作保濕和預防皮膚破損
  • 濕疹患者宜好好控制病情,跟從醫生指示正確用藥
  • 按個人喜好,使用轉季護膚產品,例如揀選不同厚薄質地的產品
資料來源:皮膚及性病科專科醫生林旭強
-----------------------------
蘋果App大升級 更簡潔更就手!了解更多立即下載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