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我們已討論過對沖值的不同定義及基本特性,現在讓我們探討一些對沖值的實際應用方法,就是利用對沖比率及有效槓桿比率作股證分析。
下表顯示部份滙控認股證的條款及在大市上升時的相關表現。以上周一(6月3日)為例,滙豐控股(005)走勢異常強勁,收市價為96元,逆市上升1.25元,而其相關認購證的表現不一,升幅由3%至20%不等。究竟我們能否從對沖值及有效槓桿比率,對股證表現帶來一點啟示?
在所有的滙豐認股證中,對沖值最高的是9266盈息認股證,對沖值最低的則是9350及9329。仔細觀察下,我們會發現9266的行使價是眾多股證中最低的($65),而9329行使價最高($102.88)。事實上,對沖值與行使價關係密切──行使價愈低的股證愈價內,擁有很大的內在值,需要較多的正股作為對沖,因此對沖值亦愈高;相反,行使價愈高的股證愈價外,需要較少的正股作對沖。
至於實際升幅,股證的對沖值似乎未能提供有效指標。在一眾滙豐認股證中,對沖值最低的9350及9329並非表現最佳的股證;相反,表現最佳的9017,對沖值約為0.51,剛好處於「平價」。
對沖值高 輪價格貼正股
對沖值愈高的股證,其實際價格會較其他的股證為高,價格波動性亦會較低,因此表現會緊貼正股走勢,正股與股證價格背道而馳的情況會較少,投資者亦可從中粗略計算出所得的回報。例如,滙豐控股盈息認股證(9266),在上周一的對沖值超過0.9,換言之,每當滙控正股上升$1,盈息認股證(9266)的價格應有約$0.9的升幅;相反,對沖值愈低的股證,其實際價格會較低,價格波動性亦會較高,適合短線買賣的投資者。
另外,根據過往經驗,在股價突然出現裂口上升時,有效槓桿比率比其他數據會發揮更大的指標作用。一般來說,在正股出現向上突破時,有效槓桿比率高的股證,通常表現會較為突出。當然,流通量供應者持續報價的表現,亦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
相比下,溢價的高低對於股證的相關表現似乎沒有太大關係。低溢價(甚至接近平水)的股證如9276,其價格升跌表現與溢價水平無關。不過低溢價股證往往較為價內,其有效槓桿比率或爆炸力亦普遍較價外證遜色。
雷裕武 麥格理證券衍生工具部聯席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