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星馳最好的一場戲 - 馮睎乾

蘋果日報 2021/04/11 02:00

TVB周星馳

有些新相識的年輕朋友,廿多歲,每次談到昔日香港藝人,總覺得他們的口味和認知很飄忽:有人表示喜歡張德蘭,或說認識梅小惠而未聽過萬梓良;上星期問兩個90後愛聽什麼歌,居然異口同聲說張國榮,我O嘴之際,其中一人即補充:「我都聽MIRROR,特別鍾意柳應廷。」我乍聽幾乎以為是明朝說書人柳敬亭。
新一代搞不清誰是劉德華、梁朝偉的,大有人在,但我還未遇到有人不認識周星馳。這現象很值得深思。周星馳由冒起走紅至今,一晃眼已過三十年,回想我成長年代,同輩沒有人會提起梁醒波,甚至許冠文也嫌老土,何以周星馳舊電影卻好像永不過時,可以一代接一代風靡萬千觀眾,提升青少年內涵呢?探討周星馳的跨世代現象,也許有助我們明白怎樣使香港價值及文化得以薪火相傳。
TVB歷年不停重播周星馳電影,固然功不可沒;但如果父母不看,索性轉台熄機,那團火就傳不下去了。周星馳之所以歷久常新,有兩個表面因素:一是媒體推波助瀾,二是家庭耳濡目染。但真正讓周星馳跨世代流行的,還有一更深層的條件,那就是周星馳電影的特質,不受年代所限,有一種timelessness。這種特性如何獲得?其他人能夠模仿嗎?答案或許隱藏在「無厘頭」的意義,以及周星馳繼承的「傳統」之中。
周星馳竄紅之初,很多人覺得他演技破格,卻沒留意到他的「師承」。有位較我年長的朋友,常常能夠在周星馳的演出中看見前人影子,講得出哪個表情是吳楚帆的,哪一句語調是梁醒波的,當然還少不了timeless的差利卓別靈。差利不是也很無厘頭嗎?例如《城市之光》,為什麼開場的雕像揭幕典禮,差利會莫名其妙睡在雕像上面?仔細想想,星爺電影那些天殘地缺的愛情線,原型不就是《城市之光》的賣花盲女嗎?
詩人T.S.Eliot討論傳統與個人天才的關係時,提及成熟的藝術家必具備「歷史感」(historical sense), 即是說:他不但意識到過去已經過去,更感知到過去也在當下。周星馳正是這種富有歷史感的藝術家,骨子裏蘊藏的一系列粵語片與差利卓別靈,都是他豐厚的文化資產——藝術家缺乏文化底蘊,就行之不遠了。
周星馳初走紅,大家都用「無厘頭」三字形容他的演出,大致表示「莫名其妙」、「沒有邏輯」的意思。何金水高歌「你在何方馬小靈,我王小虎空有威名」、三叔一聽「三叔」就全身痙攣、唐伯虎懂得龜波氣功、捉鬼要用保鮮紙⋯⋯統統都是無厘頭。但只要你細心一想,無厘頭根本就是對現實的深度模仿;我們從來沒有發覺現實的無厘頭,只因為習慣了套路的思考模式。
普通人都喜歡用套路理解世界,對於人或事總有些老生常談卻不切實際的期望,譬如幻想奸人會陰笑,喪禮要愁眉,形式化的反應,機械式的對白,彷彿交織出普通人的一生——其實世界不是這樣操作的。普通人會無緣無故吹口哨、搖腳、踢地上的汽水蓋,有理由嗎?就像何金水唱歌一樣毫無理由。然而這才是最真實的人生。
無厘頭因為反映深層現實,所以timeless,但只有不依套路的人才能真正「無厘頭」。網上有個感人肺腑的故事,很能反映周星馳怎樣思考。話說他童年的時候,家窮,母親總把雞腿留他,有次他不小心把雞腿掉到地上,沾滿灰塵,故事說星媽很生氣,於是「取過一根桑樹條」,狠狠抽了周星馳十幾下。之後母親見雞腿弄污,不能給兒子吃,就撿起來用水沖洗一下,無奈吃了。多年後,兩母子接受鳳凰衛視訪問,周星馳才披露真相:掉雞腿是故意的,好讓媽媽能夠自己吃。
我向熟悉周星馳的朋友求證,這故事有真有假。假的,是星媽從未上鳳凰衛視受訪,當年也沒有生氣或抽打兒子幾十下;真的,是周星馳故意掉雞腿讓母親吃。其實周星馳從未解釋,但母親早已心領神會——按套路行事的人,絕對想不到這樣做。有人說,這是周星馳第一次演戲,甚至是人生最好的一場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