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氏力場進化版】李嘉誠投資海洋「無人航探儀」 實時監控颱風數據?
Saildrone 李嘉誠 維港投資
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video tag.
位於美國三藩市東面的Alameda,有一所海洋熱愛者創立的Saildrone總部。Saildrone顧名思義是無人航探儀,外表像一艘小型橙色帆船,以太陽能驅動在遠洋行駛,負責偵測不同類型的海洋實時數據,其概念更獲「超人」李嘉誠賞識,旗下維港投資(Horizons Ventures)於今年五月B輪領投6,000萬美元。
Saildrone總部是無人航探儀的硬件生產工場,現時整隊「艦隊」有近60艘,當中有20艘正在遠洋運行。這間公司在全球地圖上已經劃出1,000格,未來目標是在每1格部署一艘無人航探儀,即未來近1,000艘覆蓋全球海洋。
「地球70%都係由海洋覆蓋,但我哋得到嘅海洋數據非常少,有句好出名嘅說話:我哋認識火星、月球,仲多過認識自己嘅地球。」Saildrone營運總監Sebastien de Halleux向《蘋果》談到這間公司設立的初衷。無人航探儀誕生後,可以搜羅海洋實時資料,由於毋須燃料自行運作,成本較低。現時不少在北冰洋附近行駛收集數據。
哪有甚麼數據可以收集?Saildrone航探儀原來設有16項「科學級」感應器,主要向第三方採購,能偵測大氣、海平面變動、海底情況,例如風速、幅射、磁場、波高、海流、酸鹼度、魚生物質、哺乳類動物音波等數據。
航探儀本身則是由Saildrone自家製,以複合物制成,記者觸摸感覺似金屬與膠混合物,Halleux解釋物質包含鈦金屬,故此相當能忍耐差劣海況,而且無人航探儀每年會駛回特定碼頭,以進行維修,確保監測器運作情況良好。至於儀器製作成本多少?Halleux並沒有透露,僅指Saildrone硬件及軟件的開支是50/50,公司現時人數約90人。
Halleux強調Saildrone不會分析數據,而是收集海洋數據提供予政府機構、研究所等,「例如政府會想知多啲遠洋數據,可以更早通知市民天氣轉變,又可以知道魚群聚集點等。」
他形容這些數字較衛星來得細緻,較深海數據亦「貼地」,「有需要嘅話,更加可以為機構度身訂造監測資料。」李嘉誠基金會亦贊助了一項南極探索項目,Saildrone派出兩艘無人航探儀擷取實時數據,將開放與全球學生採用,數據包括磷蝦、企鵝、鯨魚、氣象、海水酸度及蜉蝣植物等,詳情明年初公佈。
現時全球不少海域均有主權爭端,Halleux提到無人航探儀有機會到接近陸地的海域,或離開陸地超過200里的公海,將會尋求這些國家准許放置無人航探儀,惟被問到如果想到爭議性較高的南中國海時,他則表示未能回應,原因是尚未在該海域執行任務,但希望作為科學研究機構的Saildrone,可以找到解決辦法,而實情是不少國家希望Saildrone幫手搜羅海洋數據,或許會較容易爭取綠燈。
未來Saildone會致力五大海洋研究,包括北冰洋、太平洋、大西洋、南海、沿岸生態。
今年強颱風玉兔吹襲亞洲時,Saildrone無人航探儀在附近行駛,近距離觀察颱風形成,李嘉誠當時得悉後,感到科技力量確實是不可思議。
掌握理財智慧 感受生活品味 investMAN, for People of Style & Substance http://facebook.com/investMAN.hk
無人航探儀Saildrone能夠實時海洋數據,現時共有60艘遍佈不同海域進行探測。
Saildrone 首席營運官Sebastien de Halleux表示,目標要在全地球派遣1000艘無人航探儀,收集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