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兩種保證基金

蘋果日報 2002/01/09 00:00


讀者溫先生問:他現年五十九歲,傾向較穩健的投資,與大部分同事一樣選擇了「保證基金」,因為覺得投資回報有保證,但不知這是否適當的選擇。
積金局答:一般而言,接近退休年齡的僱員可以考慮較保守的基金,溫先生所選的「保證基金」,正屬於風險相對較低的投資項目。「保證基金」是一種提供本金保證或最低回報率保證的基金。

設有附帶條例
但是,溫先生必須留心所選擇的保證基金是否有附帶條款。市場上現時超過半數的保證基金,均屬於設有附帶條件的「軟性保證基金」。一般「軟性保證基金」的條款包括有鎖定期、提款條件等,投資者在決定選擇這類基金前,須仔細考慮是否可以接受這些條款。
而「硬性保證基金」是指成員可在無附加條件下,獲得基金所訂明的每年或每月回報率。
以溫先生為例,若他打算在一、兩年內退休,他應留意有關基金有否規定成員需在持有一段時期後,才可提取供款及享有保證的回報,以免在期限屆滿前提取而失去回報保證。
此外,溫先生亦要留意某些保證基金有所謂的保證時效(例如六個月或一年),過後便不會繼續提供保證回報。

與全港市民息息相關的強制性公積金已正式推行,但不少僱主與僱員對此制度仍存在不少疑問,故本報特與積金局合辦此專欄,每周三詳盡講解。
如有疑問及查詢,可致電積金局熱線:29180102


服務熱線
電話:29908288
傳真:23702192
電郵:[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