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論:加稅比財赤更可怕 - 盧峯

蘋果日報 2002/02/25 00:00


至於引入重大的新稅項如銷售稅則是下下之策,因為這樣的稅項不但會窒礙消費,降低香港對遊客的吸引力。
即使政府不說未來香港會出現二萬多億元的財政赤字,即使政務司司長曾蔭權先生不說「狼」真的來了,市民也會知道政府入不敷支是個要正視及解決的問題。不過,市民也知道解決問題的關鍵在於政府嚴格控制開支,並對政府服務的提供方式進行重要的改革。
財政赤字為甚麼會從一時、個別年頭出現的問題變成經常性問題?這除了因為過去幾年經濟情況欠佳、政府收入減少以外,更關鍵的是政府開支在經濟低潮時仍持續膨脹,令開支跟收入的差距愈來愈大,結果財政赤字便像脫繮之馬那樣變得難以駕馭。

必須推動外判
因此,要打破赤字不斷上升的循環,必需要打破開支不斷上升、不斷膨脹的規律。而要達到這樣的效果,最重要的是對政府服務的提供方式進行重大的改革,例如更大規模的推動服務外判及私營化,這樣做一方面可以較快速的削減公務員的人數,令政府最大的開支──公務員薪酬得以下降;另一方面外判及私營化也可以令政府服務的成本大幅下降。因為透過市場的競爭,不同的服務提供者將可以較低廉的價錢提供同樣甚至更有效率的公共服務。這樣下來,便可以打破物價下降但政府服務成本卻不斷上升的不良現象。
是的,單靠收縮開支未必能完全解決財赤的問題,短期內也有需要在收入方面動腦筋;當中除了我們一再提倡的讓賭波合法化以增加博彩稅的收入外,增加政府服務收費例如水費以至醫療服務收費都是可考慮的環節,因為增加收費除了可以帶來額外收入外,更可以控制服務需求的增長,長遠下來可減少政府開支的上升速度。

新稅窒礙消費
至於引入重大的新稅項如銷售稅則是下下之策,因為這樣的稅項不但會窒礙消費,降低香港對遊客的吸引力,更會令政府因得到巨額稅款的收入而放鬆對開支的控制,到時候極可能出現開支有增無減,稅項有增無減的惡性循環,這可是比財赤更可怕的現象!
(圖)我們認為政府必須在外判和私營化方面加大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