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小景:張學良的扇子在我家 - 董橋

蘋果日報 2002/01/07 00:00


一個月前,北京翰海中國古代書畫拍賣會上第七六五號藏品是伊秉綬的梅竹書法成扇,預估價人民幣二至三萬元。那柄扇子是少帥張學良的藏品,七年前在台北拍賣會上收藏家以驚人高價競拍到手。
該是一九九四年四月十日的事了,張學良定遠齋珍藏幾十年的六百多件書畫交給蘇富比拍賣行在台北公開拍賣,光那本藏品圖錄就成了重要文獻了。《民國人物小傳》裏關國煊整理的《張學良》長傳,只吹捧那批書畫中宋代謝元的《折枝碧桃圖卷》和張大千的四幅作品;其實,定遠齋那些藏品幾乎每一件都是珍貴的藝術精品,總成交金額新台幣一億兩千兩百八十多萬元,折合當時滙率,約等於三千四五百萬港幣,其中近半數書畫都超過預估價好幾倍成交。聽台北、香港兩地畫商說,當時台灣和歐美、日本及東南亞經濟景氣,富貴的收藏家多得是,張學良這樣的人物放出來的藏品品質又有保證,競投熱誠自不待言;短短幾年剛過去,市道差了,生意失敗的人多了,變賣舊藏品應急的人也多了。

伊秉綬生於一七五四年,卒於一八一五年,六十二歲。他字組似,號墨卿,福建寧化人,乾隆年間進士,官惠州、揚州知府,文采映耀一時,篆書隸書越大越壯,又會刻印。偶以餘墨畫水木雲巒,不泥成法,簡淡古秀;所作墨梅疏竹也帶金石氣。他的字坊間還會碰到,畫作流播絕少,應人家之求常畫墨梅,可惜傳世的也不多。
北京翰海那柄扇子難得的是伊墨卿的書和畫雙全:畫是疏疏淡淡的山石梅竹,題「墨卿」漂亮的隸書,鈐「東閣梅花」朱文印;字是行書,寫給「顯齋三兄正梅花舊句」,鈐「墨卿」和「柘湖」兩枚印章。十四股大扇,棕竹大骨刻山水,和尚頭,品相完美,還配了楠木盒,貼簽條楷書「伊墨卿畫歲寒三友書題梅詩」。我尤其喜歡那首七絕:「生性禁寒又占春,小橋流水悟前因;一枝乍放雪初霽,不負月明能幾人」!

我一眼看中圖錄上登的這柄扇子。聽說,當年在台北的成交價連佣金約新台幣五十一萬元,折合港幣十四萬左右。我心存僥倖,請畫商朋友在拍賣場上替我碰碰運氣。他說,日本藏家都派人去競投了,我的機會不大。拍賣那天,起初幾口價錢都舉牌子的人半途知難而退,剩了我的朋友還沒有叫完我出的底價。忽然,日本藏家代理人的手提電話斷了線,東京藏家沒法繼續隔洋出價,我以台北拍賣成交價三分之一不到的低價拿到漢卿先生那件珍藏,總算成了不負雪霽月明的人了。


電郵:[email protected]


逢周一、三、五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