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今日

血清治蛇咬易引致過敏

蘋果日報 2005/09/02 00:00


【記者梁洵瑜報道】初秋時分是被蛇咬的高危日子。本港最常見的個案是被青竹蛇咬傷,遭青竹蛇咬傷後出現血小板過低及傷口嚴重腫脹,引致肌肉壞死的風險甚高;去年一名被青竹蛇咬傷的六歲男童,在公立醫院接受血清治療時出現嚴重過敏反應,甚至休克,幸經搶救及深切治療後,已告康復。
由馬血清提煉而成
中文大學醫學院兒科學系副教授韓錦倫說,去年八月一名居於村屋的六歲男童,晚上十時與母親一起,只穿拖鞋行經草叢時,二人先後被一條青竹蛇咬傷腳部,其母沒有出現嚴重反應,但男童傷口呈嚴重腫痛,被送到新界東一間醫院治療。
由於男童被咬後十二小時,傷口的腫脹蔓延至大腿,醫護人員給予防敏藥物後,即為男童注射經鹽水稀釋的微量解毒血清,當注射第二次時,男童出現嚴重過敏反應,甚至休克,血壓急降至極低水平;搶救後轉到威爾斯親王醫院兒童深切治療部治療,現已康復。
韓錦倫稱,該種青竹蛇的血清由馬血清製成,約兩成至五成人使用後會呈過敏反應,故使用時必須小心,也未必每名被蛇咬的人也合用。
韓錦倫又研究過去多年八宗被蛇咬的兒童個案,發現多數是男童,多是於夏末初秋的早上及晚間在草叢或有草的路邊發生、傷者多是只穿拖鞋。
該院內科及治療學系教授陳恩強表示,本港醫院會存放一些本港會出現的毒蛇血清,待有必要的時候使用。但由於血清由動物血清提煉,過敏機率很高,故若要使用,應要有深切治療部的支援。
被青竹蛇咬最常見
本港在陸上出現的毒蛇主要有七種,包括青竹蛇、眼鏡蛇、金腳帶、銀腳帶、俗稱過山烏的眼鏡蛇王、珊瑚蛇及紅脖游蛇。最常見被蛇咬的個案是被青竹蛇咬,以威院的個案為例,八成個案的「兇手」為青竹蛇。青竹蛇的毒性會令傷者血小板下降及破壞凝血功能,嚴重者會容易流血不止,甚至內出血,毒液也含有一種酵素,可以破壞傷口的肌肉,令其腫脹。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