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培育 單打張寧
金牌騷都曲終人散,多得反阿姐大聯盟延續高潮才又勾起另一場單打戰──跟羽毛球奧運金牌得主張寧對打的11歲女孩黃煥茵,同阿姐一樣企硬無手軟。煥茵6歲已是校隊,參與過50場比賽獲獎無數,望將來為港出戰。背後原來有個前香港羽毛球代表隊成員的媽媽陳敏華,但問到是否刻意栽培女兒,她搖頭:「最初只當親子課外活動,無諗到咁遠,條路係佢自己揀。」
記者:林佩婷
攝影:王文忠
鳴謝:香港體育學院
陳敏華當初教個女打羽毛球,極其量只當做運動:「個女細個有學彈琴、小提琴,但運動對健康好重要,自己本身打羽毛球,所以5、6歲就畀佢學,覺得係好好嘅親子活動,從來無諗過佢有天份。隨後喺馬鞍山循道衞理升小學,間學校羽毛球隊非常出名,我自己亦喺學校任教羽毛球,學校提倡『一體一藝』,煥茵打開羽毛球,順理成章就揀作課外活動,一年級就被選為校隊。」就這樣,煥茵開始了羽毛球之路。
陳敏華是母親也是教練,但她自問兩個角色並無衝突:「無論做教練或媽咪都以朋友身份去做。一班人上堂教羽毛球,唔會因為佢係我個女而特別嚴格或放鬆。」問到煥茵是否贊同媽咪講法,她立即搖頭:「梗係做媽咪嗰陣惡啲。」逗得陳敏華哈哈大笑。
■媽媽陳敏華(左)認為最重要看孩子有無興趣,有的話自然會懂得分配時間。
煥茵今年升六年級,正是升中緊要關口,但因打波成績不錯,故最近亦加強練習,暑假更日練3、4小時,開學後仍保持每次1小時體能,2小時技術訓練,會否覺得難以兼顧?煥茵指兩者相比下,讀書較為重要:「我成績都算唔錯,放學後有練習,所以星期六日就成為讀書日。有時我都會諗點解同學仔有得去玩我無,但後來我將羽毛球當作去玩,同自己講日日都有得玩。」見到煥茵辛苦,陳敏華以前做運動員亦同樣辛苦,有否想過叫女兒放棄?「𠵱家同以前相比,資源好咗好多。條路係佢自己揀,我無權反對。唯一要求係讀好書。」
■偶然忙裏偷閒,有時間便去旅行,四年級就到泰國玩。
做運動員難,在香港填鴨教育下做運動員更難,尤其是兩年前煥茵入選香港體育學院作潛質運動員培訓時亦真的吃力,「自己最怕練體能,練到辛苦嗰陣都有講笑話放棄,但當達到標準,就好有滿足感!」
至於比賽,當然有輸有贏,「好似前年參加中銀香港全港青少年羽毛球錦標賽,本來我諗住會贏,點知輸3局!所以今年喺同一個比賽得冠軍,特別難忘。」勝負間難忘,明知輸更難忘!周前奧運金牌選手訪港,香港羽毛球總會前一晚忽然來電,邀煥茵交流,陳敏華憶說:「但點交流法都唔知。直至去到現場,就選咗我個女同張寧對打!」連備戰都沒來得及,本能「開心、緊張」的煥茵就上陣了。
猶幸,學陳敏華話齋「個女心理質素穩定」而把這場不一樣的比賽應付過去。「佢意志力頑強,未到最後一分鐘都唔會放棄,連體院陳智才總教練都話佢好捱得同認真。」若認真得將來真的做了港隊,小煥茵竟下這結語:「咁到退役後我想做作家,有機會寫本自傳都好。」張寧言休,小女孩竟也想到遙遠的未來!
體院的羽毛球手有全職及業餘兩種。當中青年軍分12歲以下、15歲以下及18歲以下三組。用金字塔形式遞進,以入選港隊為最終目標。想參加體院球員選拔有各樣途徑,最主要有下面四點:
1.通過體院每年舉辦的「明日之星」選拔計劃。
2.學校推薦有潛質學生參與選拔。
3.通過註冊羽毛球教練在不同區域發掘推薦。
4.退役羽毛球運動員在外教授時候發掘推薦。
最後在體院進行個別考核,取錄後便能留下加強觀察及進一步訓練。
網址: http://www.hksi.org.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