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叔講股:準確捕捉細浪勝算更高

蘋果日報 2002/02/04 00:00


相信不少分析員或經濟師先後預測美國經濟未來走勢,大致上都認為美國經濟最壞的時間已經過去,至於是甚麼形態反彈(V形、U形、W形),大趨勢都是向上的。近日公布的一連串經濟數據都較市場預期為理想,但是我覺得經濟走勢與股市走勢,總有一個共通之處,就是在一個「大浪」當中,中間都會出現上下波幅的「細浪」。因此,即使近日美國經濟數據理想,也並不代表股市能夠平穩地上升。
上周四美國公布的2001年第4季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0.2%,較市場估計的下跌1%為理想,令市場相信美國經濟的復甦步伐會加快。但是,當中有些地方我們一定要注意,而且對我們未來中短線的入市策略很重要。上季度的GDP之所以錄得增長,主要是由於個人開支增幅達5.4%,但大部分的消費卻花在汽車等耐用品上。911事件後,美國經濟雪上加霜,不少營商者都以促銷方法吸引消費者消費,而汽車銷售商以零息供款作招徠,因而刺激汽車的銷售量大幅上升,不包括存貨在內,銷售量上升2.5%。從上述數據中,有兩大方面要留意。

數據未必持續向好
第一,零息刺激這種促銷手法,可能會刺激短暫的消費,但是,若要看經濟數據,我們必須注意其代表性及持續性。由於汽車是一種耐用品,預計消費者不會短期內在這個項目上增加開支,那麼下一季公布相關數據時,有關項目可能未必能延續上一季的增長,若果其他消費品的開支增長未足以填補這個空缺,GDP有機會會回落。第二,消費數據由眾多項目組成,假若當中一些持續性的消費如日用品、食物等項目能保持增長,那麼我們才可以進一步確認美國經濟復甦。
假若我上述的假設(汽車銷售不能持續性的增長)成立,即下一季度公布的GDP表現將受影響,那麼股市可能會作出相應的調整,因此,即使我們相信美國經濟是趨升而股市亦是同步發展,當中的波幅市我們必須掌握得宜,因為近年美股走勢雖然受制於整體經濟,但短線去向始終是由消息或短期數據所主導,所以我們能夠預先了解上季GDP上升主因,捕捉「大浪」中可能出現的調整,勝算自然更大。除了經濟外,企業盈利表現仍是左右大市去向的一大因素,Enron事件後,市場對企業的消息更加敏感,股市更加波動,投資者留意「細浪」表現更加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