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NO師傅:港孩罵不得

蘋果日報 2014/06/19 00:00


香港少年棒球聯盟(下稱香港少棒)即將代表香港參與國際賽事,賽前邀請業餘的「香港台灣棒球隊」打友誼賽。香港少棒的少年人很認真,眉頭緊鎖;享受的卻是這班有老有嫩、業餘的香港台僑。他們跳躍時可能不夠高,跑的時候肚腩震啊震,但每一局累得半死回來,全組人會一起喊:「台灣加油!台灣加油!」他們平日練習打開5局,少年聯盟教練來問:「少年問可否打9局?」台灣隊教練戴于程爽快地答:「就9局。」其餘隊員笑說:「你自己打啦!」語音未落,全組人又蓄勢待發。棒球,是香港台僑一解鄉愁的最佳方法。

記者:陳芷慧

攝影:潘志恆、林栢鈞
台灣每一支球隊都有自家場地,幾乎每天都有棒球賽事;百多個電視頻道,隨意轉台總有幾個台播放國內外的棒球賽事。組成香港台灣棒球隊的戴于程,原來曾教過電影《KANO》男主角曹佑寧。
1986年15歲時看過一場台灣對日本的邀請賽,自此愛上棒球,堅持至今:「那場賽事原本5:7輸給日本,後來台灣隊一記全壘打3分勝出,全場瘋了一樣,我拳頭都握得痛了,哭了出來。」雖已過日本殖民時期,那份民族情懷讓台灣人甩不開棒球。
empty
教練一球入魂 隊員屁股開花
韓國人能捱苦,美國人力大無窮,日本人球技好,但香港少棒就是沒有台灣人,未見識過他們的鬥志。可惜戴于程兩次組織台灣少年隊不成,結果一班在港工作的台僑在facebook上留言和應,一下子組成15人的業餘隊。最老的是44歲的水雞哥,從前在台灣打丙組,跟老婆來港,在地盤工作,副業當棒球隊助教,一堂課薪水300元,只是剛剛夠付油費,「即使被香港教練杯葛,都要繼續做,希望香港人喜歡棒球。」他站在觀眾席,兩指指着二壘和三壘的位置,說這幾碼的距離,每個職位守了五年才得晉升,「遺憾未能上一壘。」夢想嘗試在這裏實現。戴教練接口道:「當年我在味全龍(台灣食品廠味全旗下的職業棒球隊),練執波都要練一年,眼球盯實波,預計跌落位置,動作要快。」最年輕的是31歲的Steven,他小學時開始學棒球,他憶述:「台灣教練都很兇,以往比賽看着對面日本隊教練像爸爸一樣替球員按摩,心裏就酸溜溜。」教練手上球棒一揮,「一球入魂」,屁股就開花。難怪他們都細聲說「打低日本仔。」不能大聲喊,因教練說:「心不正,球就不正。」
隊員中做生意、做老師及做IT的也有,香港生活忙碌,從事零售業的李逸偉大嘆:「08年來港,起初有點抑鬱,不習慣這裏生活,電視沒有棒球賽。於是報名參加棒球隊,可以說說台語,已覺舒心。」可是相約練習時間,大家都說:「問吓老婆先。」因為不少場地早已預留給香港隊,教練說平日要坐在電腦前一整天才book到。即使租場了,能來練習的人也不多。其實台灣人熟悉球賽,只是未試過實戰,讓他們上幾堂基本課,就已經打得似模似樣。只要有比賽,他們都珍惜機會。
戴教練還出錢,包機票、食宿,邀請台灣棒球隊球星來港當外援,參與丙組公開賽。「自己貼錢參賽,一、因為我渴望台灣贏;二、希望香港能有更多精采的比賽。」戴說。「外援都是我們喜歡的球星,大家都顧着拿簽名。」隊員們興奮地說。除了外援,隊中只有教練和三位有經驗的隊員能上場比賽,其餘隊員都只能當後備,「我們觀戰時都非常緊張,吸取經驗。」平日友誼賽,未能全組下場參與,教練都要上場。這局做投手,下局做捕手,「不夠人,冇辦法。」大汗淋漓的教練更添幾分魅力,隊員李逸偉在休息間金精火眼般瞄準教練,他含羞地答答說:「無論戴教練當甚麼位置,身體角度都是完美的!我幾年前才學棒球,教練讓我當外野手,其實我最想當投手。」(教練:「為甚麼他沒跟我說?」)
empty
隊員問教練當年如何避過兵役?他說: 「當年我由70公斤增磅至110公斤,每日食四餐兼飲兩公升牛奶。我認為服兵役沒意義,不想浪費時間,想快點打入職業隊。」
empty
香港少年棒球聯盟的精英組別All Star,即將參與世界少棒聯盟亞太區錦標賽及在美國威廉波舉行的冠軍賽。
empty
戴于程(右二)06年於電影《無野之城》擔演戴教練一角,電影講述香港棒球運動被忽視的現象。
empty
香港台僑獲邀與香港少棒對壘,在技巧上仍有改善空間,但他們的熱情令戴教練很享受每場比賽。
empty
球員走壘一刻當然是比賽中最精采一幕。
「韓國家長要求我更兇」
在技巧上,這班台灣人可說是良莠不齊,但他們的熱情令教練很享受。「每場比賽,他都出盡力,最擔心邱聖博,他最肥。我經常勸他多跑步減肥。」教練笑言。反之,香港少年令其失望,「香港小朋友不能捱罵。」 07年他在沙田棒球會當教練,小朋友接不住球,球碰到腳,家長來投訴他,「家長還說,你不能罵他,下周他就不來了。這樣又怎能打棒球?」過去兩年,在他手上調教的韓國隊伍Angels,連續兩年於香港少年棒球聯盟比賽的minor組別中奪冠,「韓國家長要求我更兇,子女表現不好,他們衝出來罵。我罵人的時候,他們嚴肅得像要敬禮一樣。」當年他在台北體專讀書,每天投球、接球、擊球動作都各練習100次。但這套方法在香港不管用,「家長心急如焚,說孩子學習棒球兩年了,不用再教基本動作。」但是,只有完美的身體角度才能成為職業球手。
當天他們以20:2輸給少棒15歲組別。「就算輸,我們都覺得開心。」戴教練說。電影《KANO》中的日籍老師曾問學生:「如何種出又大又美的木瓜?」就是將釘釘在樹根部,木瓜感到危機感,就會長得又大又美。雖然香港台灣棒球隊的隊員,不像電影裏即將畢業、誓要打入甲子園的球手,但當他們生命倒退時,同樣是毫無退路。他們細心地感受汗水湧出毛孔的實在感;在烈陽下拚命地衝,像要在生命邊緣擦過一般。我問教練:「香港棒球界如此不濟,有沒有後悔?」他回答說:「怎會失望?路是自己創出來的。」香港少棒的年輕人雖有活力,卻欠缺這份動人的生命力。
empty
戴教練教的韓國隊伍Angels,連續兩年於香港少年棒球聯盟比賽的minor組別奪冠。
empty
香港台灣棒球隊由十多位香港台僑組成,有的練習棒球數年,有的從小學習至今。
empty
廖晉德(水雞哥) 
44歲,地盤工人及棒球助教。因長氣而得水雞哥之名,他說:「希望香港人同樣愛棒球。」
empty
曹志鴻(Steven) 
31歲,2012年來港,IT從業員。他說:「台灣教練都很兇,以前比賽看着對面日本隊教練像爸爸一樣替球員按摩,心裏就酸溜溜。」
empty
李逸偉 
38歲,2008年來港,零售業:「起初跟老婆來港,不習慣香港生活,常思鄉,於是報讀棒球課。」
哪裏學棒球?
香港棒球總會
成立於1992年,是專門管轄香港棒球事務的組織,是國際棒球總會和亞洲棒球總會的成員,旗下的主要比賽為各級別的聯賽和新秀賽。總會於各地區有二十多個不同屬會,舉辦地區訓練計劃。
http://www.hkbaseball.org/load.php?link_id=94257
香港少年棒球聯盟
香港少棒聯盟是一個向美國少棒聯盟總部及香港註冊的非牟利體育團體,每年6月會在全港各區進行選拔,並設有不同年齡組別,分別為minors、majors及juniors,以及由不同組別選拔出來的精英組All Star。
http://www.hongkonglittleleague.org

【我撐公投】毅行直播
網頁: http://622popvote.appledail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