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之後》 - 高慧然

蘋果日報 2004/05/31 00:00


不同的人,對同一部電影,可以有不同的理解。對我來說,《明日之後》是一個承諾與信任的故事。
一個父親,以個人力量頑抗大自然,即使面對每一秒鐘氣溫下降十度的惡劣天氣,即使同伴氣餒,不相信他的兒子仍然生還……父親的信念從未動搖,他堅定地往前走,他必須實踐他對兒子的承諾,他讓兒子留在室內,等待他。
一個兒子,即使與父親時有摩擦,稍欠溝通,可是,面臨生死考驗的時候,兒子選擇了相信父親;即使絕大多數的人都不敢冒險留在室內,兒子留下了。
全戲的高潮在父親破門而入之後,女孩問:「那人是誰?」男孩答:「我父親。」語氣平靜。因為平靜,所以震撼。我答應來救你,我一定會來。我答應等你,我一定會等。就這樣。太稀疏平常了,父親本來就該履行承諾,兒子本來就該信任父親。
美國式的個人英雄主義其實有些out,但人與人之間信任與被信任的情懷,則永遠不會out。父子二人,只要其中一個信心動搖,故事便不能圓滿地結束。一個人,不一定履行對另一個人的承諾,可是父母必定履行對子女的承諾;一個人,可以失信天下,可是父母永遠不敢失信子女。我們曾經相信了一個五十年的承諾,我們沒想到,不是所有自稱父母的人都擁有高貴的氣度。
一個毀諾的政權,一個不值得信任的政府,帶領一個鮮活的城巿提前進入冰河世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