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貴賞識的校長 - 吳靄儀

蘋果日報 2002/01/06 00:00


港大應找怎樣的人當校長?我認為有三個先決條件,一是學問修養,二是獨立精神,三是人格原則。《明報》早前報道,數學家丘成桐兩度拒當港大校長,他解釋,在香港做學術研究,要爭取經費,就要先獲得當權者的賞識,他認為花時間與當權者打交道是浪費了研究學問的光陰。
丘成桐不愧是真學人,說話句句中的,與權貴打交道、獲取他們的賞識,不應是對發展大學有抱負的人要滿足的條件,而今反成決定性的因素,難怪他對黃袍加身興趣不大。
但為何在香港做學術研究要博取當權者賞識?得到國際學術界承認為甚麼還不足夠?一個學術成就得到國際學者推崇的人,為何他對大學應怎樣發展的意見不夠分量,非得到不學無術的官員評估一番,加以推許才行?
本來,有資格統領政府的人理應有識別賢愚的眼光,自己不懂,也懂得平素向懂的人請教,不應待有學問的人前來博取賞識。領導人的職責之一,就是要物色有識之士,使他們有信心會成功,把權力交到他們手裏,讓他們按自己的識見發展大學,而不是要他們成為當權者手裏的棋子,忠誠地實踐領導人心目中的藍圖。誰願為這樣的當權者服務?世上有才能有抱負的人很多,但如果獲得目光淺窄的領導人及他們的親信賞識是先決條件,那就不但不會吸引到這些人,而且即使這些人答應,終於也會變成英雄無用武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