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式外判更浪費 - 石琪

蘋果日報 2002/03/15 00:00


本港拿公家糧餉的公務員及公資僱員太多,薪酬太高,變得癡肥笨重,不符成本效益,導致結構性財赤,確實問題很大。
但目前政府顯然不敢大刀闊斧瘦身減肥。事實上,如果大舉裁減,龐大公餉人必然頑抗,加劇社會不安,還增加失業。新財政預算案提出公務員輕微減薪,也只是預測性,未知能否實行。預算案還向全港派糖,連任的董特首和新任的梁財爺首先都想籠絡民心,祈求經濟復甦,讓財赤問題自動消失。或許他們深知必須改革,否則坐吃山崩,然而難度與阻力很大,不能輕舉妄動,最優先是提高民望,坐穩自己的寶座。
不少輿論贊成港府把工作外判和私營化,但我有些不同觀感。因為私營化難免裁員,西方大公司也會破產。外判方面,大家知道常有流弊,像公屋工程「判上判」而至九鐵工程合約便醜聞多多,要額外破財擋災。此外,公資機構已算「獨立」,政府放了權,卻拿太公錢自肥自脹。
最大問題是外判後,政府部門沒有精簡,徒然增多冗員,又要付錢外判,就更浪費。外判往往弄巧反拙,倒不如讓公務員親力親為,提升效率,進一步破除鐵飯碗制度,不盡責必炒,不稱職就要降級,每個領公餉的人都要盡心盡力。也就是把政府本身改革為公司制,依照市場規律。還要消除不倫不類、非官又非民的公資獨立王國。